從中醫視角看孕婦便祕,依體質類型有不同解方

「便祕」不只是一般人常遇到的問題,相信也困擾許多孕媽咪不是擔心解便太用力讓胎兒早產;就是害怕服用藥物會影響胎兒。其實也能選擇以中醫治療,從調理身體開始,改善便祕。

懷孕後,除了生理變化外,飲食、心情的改變都可能跟便祕的成因有關,若便祕的情況非常嚴重,可能會導致孕媽咪沒有胃口,進而減少營養攝取,影響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孕婦容易便祕常見4原因
針對女性懷孕後容易便祕的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佩怡說明常見原因如下:

1.荷爾蒙改變
懷孕初期,身體會分泌大量的黃體素,導致水分滯留及腸道蠕動變慢,當糞便滯留在腸道的時間愈長,被吸收走的水分愈多時,就會變得更加乾硬而難以排出。

2.懷孕後期壓迫到腸胃道
懷孕的中後期,因胎兒日益成長,子宮也隨之被撐大,進而壓迫到腸道,讓腸蠕動變慢。

3.飲食習慣改變
孕婦開始喜歡吃烤、炸類或比較偏溫燥的食物,易造成腸胃積熱消化不良而便祕;當吃到過多溫熱的進補食材時,體質變得比較燥熱,導致便祕。

4.孕期服用藥物
孕婦若有貧血而服用鐵劑的話,可能會加重便祕程度;有些高齡產婦則因早期出血而使用安胎藥,由於安胎藥就是黃體素,服用後也會對腸胃蠕動造成影響。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中醫分類5大類型便祕
中醫針對不同的體質,將便祕分為五大類型,蔡佩怡中醫師提出以下說明:

1.陰血虧虛型便祕
成因:女性在懷孕後,陰血會集中在腹部孺養胎兒,身體其他部分相對處於血虛、陰虛的狀態,會讓腸道中的津液不足,糞便狀態比較乾硬、難排出。
症狀:孕婦的臉色看起來較為萎黃蒼白、沒有血色,容易感到疲倦、頭暈、心悸。
改善:進補時可服用四物湯,幫助養血潤腸通腹,平常多吃櫻桃、葡萄,黑芝麻都有助於補血。

2.氣滯型便祕
成因:易出現在壓力大、緊張焦慮的群體上,與肝脾氣機鬱滯,造成腸道傳導失職有關。
症狀:會常感到脅肋疼痛或悶脹。
改善:中醫上會開出六磨湯的處方,順氣導滯,幫助排便。

3.腸胃積熱型便祕
成因:孕婦開始喜歡吃烤、炸、辣的食物,或是過度食用大補的食材藥材。
症狀:容易有口乾、口臭,口舌生瘡的狀況,小便也較黃、容易臭。
改善:中醫用藥會使用麻子仁丸,清熱潤腸通便。

4.脾胃氣虛型便祕
成因:平常吃太多生冷食物或甜食,進而破壞脾胃功能,所以消化吸收功能較差。
症狀:孕婦臉色看起來較為萎黃蒼白,易感到疲倦、汗粗出氣短。
改善:飲食中要多補充蛋白質,或是一些平補的補湯,像是山藥排骨湯,山藥可補脾益氣,排骨能補充蛋白質,一舉兩得。

5.脾腎陽虛型便祕
成因:通常是由於長期減肥,不敢吃太多肉類,只攝取蔬菜水果或是生菜沙拉而形成。
症狀:容易臉色蒼白、怕冷、身體虛弱無力、循環差。
改善:平時可多進補十全大補湯、當歸羊肉湯等溫補食材,中醫用藥上會使用溫脾湯溫陽通便,以及含有油質類潤腸通便的藥材。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掌握5方法.遠離便祕困擾
若要避免便祕,可以從改善平常的生活習慣著手,減少便祕的發生:
1.水分須補充充足。
2.平日加強下半身運動。
3.補充高纖飲食。
4.油脂需適量攝取。
5.固定時間排便。

採訪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佩怡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原文刊載於2023 年 04月號 《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