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東京創意行銷

我屬於學運的那一個世代,我在唸台大社會系的時候,同期的學生都在搞社運,只有我對這件事不太熱衷,而且對系上的課也沒什麼興趣,反而整天都往文化大學跑。去文化大學,是為了旁聽廣告相關的課程;那是台灣廣告剛起飛的年代,1986年,文化大學成立全台灣第一個廣告系,那時我大一,特別跑到山上聽課,我還記得當時的老師是詹宏志,這一聽不得了,我大大的被震撼到,沒想到竟然有這麼有趣的學科!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對知識的飢渴與痛苦──有件東西你非常想學卻不能學、學不到。

因為系上沒有相關的課程,除了跑去文化廣告旁聽,我還選修工管系的廣告學研究,總之當時的我,千方百計的想要更了解廣告,也立志絕對要進入廣告這一行。有一次,我去聽中國時報辦的一場演講,主講人在日系廣告公司博報堂工作,準備了很多日本CF讓我們欣賞,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我看到的第一支日文CF是KDDI的廣告:畫面中的女孩子不發一語、慢慢流下眼淚,接著出現一行字幕:「想念他,請打電話給他,KDDI」。那時候我不會日文,不知道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心裡覺得很生氣,這麼多好看的日文廣告,我怎麼可以看不懂,所以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日文。所以我和日本的因緣跟一般人不太一樣,普通人是因為哈日而漸漸學日文、認識日本;我則是因為哈廣告才開始對日本產生興趣。

柴門文設計的早稻田熊和相關紀念商品,可以在早稻田校園內的紀念品專賣店買到


「住遊」日本,從觀光客變當地人
廣告種下我與日本之間的因緣,畢業後我待過奧美廣告、聯和利華,去美國拿了碩士⋯⋯。在每段生涯轉換的期間,我往往會跑到日本住上1、2個月,過過日本人的生活,我稱這為「住遊」。直到我離開年代電視台,身心都很疲倦,很希望可以離開台灣生活一段時間,而且普通的住遊對我來說已經不夠,又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感性工學」這門學科,我的求知慾再度被燃起,所以我決定到日本唸博士,在日本好好待個幾年。

在日本唸博士是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跑去日本唸好幾年書。但每個人都可以花1到2個月的時間去日本住遊,感受觀光行程無法體驗的日本生活。例如你可以租一間周租公寓,用附設小廚房做飯,過著像日劇一樣的生活;或是可以花2000日圓買一本效期2個月的博物館PASS,走遍東京大小博物館。

住遊的前提,是必須具備基礎的日文能力,起碼要能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會話。語言之外,住宿是第一個要解決的事情,現在日本各大城市都有所謂的Weekly Mansion或Monthly Mansion,一個月的租金約在3到4萬日圓之間,價位還算合理。

不一樣的漢堡店!豆腐漢堡、酪梨漢堡...口味特別又好吃

安頓下來之後,我推薦大家可以去各區國際交流協會的「Nihongo Salon」(日本語沙龍)練習日語。因為日本是一個非常排外的社會,假如你沒有朋友親戚在日本,當你想要嘗試要進入日本社會的時候,很容易覺得挫敗。國際交流協會裡面的義工比較歡迎外國人,會讓人感覺溫暖一點。所以你若是不想被語言學校綁住時間跟金錢,可以來這裡學日文、交朋友。


從生活細節感受日本微差力

那麼其它的空閒時間可以做什麼呢?實在太多好玩的事情了,光是日本的電視就夠你看,我從日本扛回來的行李裡面,有一大堆是電視節目的光碟──因為太好看了,我還特別把它們錄下來。

除此之外,像是逛美術館、看展覽,都是想要在日本學設計、找創意的人不可錯過的事情。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細心觀察日本生活,體察日本社會對於細節的重視,也就是「微差力」的展現,並從中找到許多創意與靈感。日本是一個由細節組成的社會,舉例來說,我去日本的旅行社訂機票,旅行社不僅會給我行程表,還會再準備一份給我的家人,這看起來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充分表現日本服務業的細膩之處。從一根簡單的飲料攪拌棒到菜單,日本人都可以變出千百種花樣,我花了很多時間蒐集這些小東西,也算是我在痛苦、煩悶的求學時光中少數的娛樂。像這類的體驗,若不是實際在日本生活,一般觀光客真的很難發現。


關於蒼井夏樹

早稻田大學情報生產系統研究科博士。現任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廣告學系系主任,同時主持想像力實驗室;曾任年代電視台行銷總監、立頓紅茶產品經理、奧美廣告公司廣告企劃等。創意作品曾獲頒金鐘獎廣告類最佳企業形象獎、時報廣告金像獎等。長期觀察日本消費趨勢與設計美學,著有《東京找靈感》、《創意@東京》、《日本.美の遠足》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