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 X 設計 X流行】Biking Style,Shopping Design

3000美金標下Moots鈦合金手工車,變賣十幾台相機也心甘情願
經由一位攝影同好的介紹,我開始玩單車,當時他騎的是一台Colnago公路車。某天我們約好一起去貓空騎車,我騎著捷安特的登山車Yukon,結果竟然騎到吐,當下覺得自己的身體好差,於是開始頻繁地騎車練身體。大約半年之後,我決定要開始認真騎車,就把手上的相機賣一賣,準備換一台好的公路車。

我對手工車的愛好就跟對機械式相機一樣,不論是造型、質感、工藝的細膩程度上,都讓我覺得它不只是一部機械,而是如藝術品一般,非常值得收藏。我現在留在手邊的車有四台,分別是四種不同的材質,公路車有鈦合金的Moots、碳纖維的Look,小折是鋼管的Bike Friday和鋁合金的Birdy。鈦金屬的材質算是比較少見的,當初會想買是因為想要有一台騎不壞、可以保持很久的車,鋼管的車會生鏽、鋁合金有金屬疲勞的問題、碳纖維則是怕撞擊,鈦金屬就沒有這些問題,而且強度高又有像鋼管車的彈性,騎長距離會比較舒服。生產鈦車架的廠商除了義大利有一家之外,大都是在美國,而外國人的體型都比較高大,要找到適合東方人的車架又更難。也許是金融海嘯的關係,開始有人把珍藏品拿出來賣,好不容易去年在網路上看到了這台Moots,心想不計任何代價一定要把它標下來,於是就在eBay上展開攻防戰,最終讓我標到了,還打敗了幾位台灣同胞,只能跟他們說聲抱歉。

除了買車之外,我改車也改的很兇,除了性能符合需求之外,一定要兼顧美觀,原則上全車的搭色不超過三個顏色,使用配件上,我是義大利Campagnolo的愛用者,因為它典雅精緻的風格很合我的胃口,加上量少讓我的車更顯得獨特。現在一方面上網競標已經標累了,而且各種材質的車子我都嘗試過了,也找到適合自己的車子,所以現在的重心放在騎車上面,去參加300K、400K的比賽,還有永不放棄系列,算是對自己的挑戰。


山嶽、林道、下坡、越野 只要是Off Road路線,都是我的地盤
車友們都叫我田螺,網路上也有人稱我為甜蘿,其實是我的英文名字叫Tenral,叫著叫著自然就變成田螺啦。平常我在建築師事務所上班,做設計繪圖方面的工作,假日時喜歡跟朋友們出去騎單車。不要看我瘦小就覺得我弱不禁風,我走的是off road路線,一旦出了平緩的路面之後,很多男生都不是我的對手。

我的個性比較外向,從學生時代還沒開始騎車之前,我就很喜歡戶外活動,常會去爬爬山享受自然的美景,因此接觸到單車之後,很自然就愛上了走林道、登山越嶺這一類的玩法。騎車到野外去吸引我的地方,是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到達汽車到不了的地方,那裡截然不同的美景以及沒有都市吵雜的感覺真的很棒。原本認為汽車到不了的地方可以用走的,但本來要走三天的路程,現在騎車一天就可以達到,反而延伸了距離,能夠深入到走路也難以到達的景點。

記得第一次騎off road的時候,是在貓空附近的二格山林道,那天還下著雨,心想這種地方能騎車嗎?不過既然來了就硬著頭皮跟著朋友衝下去,結果發現還滿好玩的,常常都在要摔不摔之間前進,還必須要在一瞬間思考判斷,左邊是山谷、右邊是草叢,要向哪裡騎、要往哪邊摔,感覺還滿自虐的,不過真的很過癮。

一般在公路上騎車都是自己騎自己的,玩off road就常會需要團體合作,在通過比較艱難的地形時,彼此間要互相扶一把,男生也會幫女生扛車,很有團結一心的感覺。通常出去玩都是朋友們在網路上吆喝,大家有興趣、有時間的就會自動集合,有時候走林道,有時候玩下坡,有偏向出遊看風景的,也有著重在練技巧的。我也曾經帶過一百多人的桶後越嶺(從烏來山區到宜蘭礁溪的山林古道)行程,只要大家覺得有趣,怎麼樣玩都可以。off road一年四季都有人在騎,只是有些地方要挑時間,例如北港溪就必須在雨季來之前去,雨季一來道路就沖毀了。

我現在有四台登山車,XC(cross country)、AM(all mountain)、DH(down hill)都有,再加上一台土坡車,所以我玩的類型也很廣泛,不會去設限可以挑戰的目標,但是要有一定的把握才去玩,有身邊車友受傷的經驗給我警惕,玩off road很有趣,不過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