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企_溫柔生產 邱明秀

自然的順勢生產
身體智慧自然而然

有沒有一種寧靜,干擾少,情感凝聚深的生產方式,可以擺脫冰冷制式醫療,讓我們以更純然的喜悅與感動,在愛的能量流動中,迎接生命?答案是「YES!」

生產,是動物延續生命的過程,最原始的本能。所有動物中,人類嬰兒出生時最脆弱,需要許多支持與照護,因而現代的醫療系統衍生出越來越多保護標準,但這樣的人之初,也逐漸遠離自然、遠離本能。

覺醒時代人們渴望與自然連結,也連帶影響生命最初接觸這個世界的形式,許多家庭希望有多元選擇,以更人性化,更自然,更回歸原來生產樣貌的方式迎接新生命,近年「溫柔生產」一詞,逐漸被聽見,除了婦產科醫生之外,助產師這個名詞,也從遠久塵封的記憶走出,走進現代,成為許多產婦尋求支持的對象。

生產是本能
找回溫柔與古老智慧

邱明秀助產師,在民國九十三年四月,成為台灣第一位領取執業執照的助產師,編號一號。陪伴接生數十年的經驗,她描述生產過程的變革:「所有動物都會自行生產,既沒有婦產科醫生也沒有助產師,生產是一個本能,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我們開始進醫院去生產,人們以為進醫院生產才是正常的、安全的。進醫院生產的方式維持一段時間之後,近代大家覺醒了,開始找回過往人性的生產方式。稱之為『溫柔生產』,只是我們試著用文字去描述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回歸到自然、原始的母性本能。」

生產不是生病,產婦也不是病患,自然機制讓女性天生就知道如何生產,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姿勢,在適當時機生下寶寶,但進入醫療體系之後,難免會因為程序跟標準失去溫度。為了確保母子安全,人們學會用各種醫療方式介入;為了避免醫療糾紛,在最需要親密關係的生產時刻,用科技嚴格持續監控……當生產真的變成生產線化的過程中,家人間卻失去能量凝聚的機會。溫柔生產這個新時代的生產觀念,到底與傳統有什麼不同?如何結合科技與人類最古老的智慧,在回歸自然的情境中,讓生產變得溫柔人性?

主權還給產婦及家人
你知道如何迎接新生兒

走過傳統生產的年代,邱明秀的六個兄弟姊妹,都在家裡出生。早在民國六十八年時,邱明秀就先取得了助產士資格,且是護理學校臨床護理技術教師,在臨床帶學生技術,前後有十年,正式開業則已將近四十年,她回憶:「走過這數十年,我看到我媽媽的年代,她生了六個小孩,都是衛生所的助產師來家裡接生,當時助產師受的訓練是日本時代的方式。而我學習接生的年代是醫師在教,一開始我所接觸的是比較醫療化的生產,但生產過程還沒有這麼醫療化,是到後來才產生越來越醫療化的趨勢,介入越來越多。」

溫柔生產跟醫療介入的生產,最大不同之處就是樂意等待。每位媽媽的每一次生產,都獨一無二,會有不同需求,「若要說早年助產師的接生方式跟現在有什麼不同,其實就是接生者受的訓練跟觀念不同,但方法差不多。我媽媽就說,那個時代助產師就是幫產婦揉肚子,她問我現在是怎麼生,我說也是這樣。我們會引導媽媽,用你合宜的姿勢,配合你的體力,還有家人的祝福,等待適當的時機。」已經當了祖母的邱明秀說,溫柔生產相信分娩是自然的過程。

邱明秀會堅持最低醫療介入的自然生產,是因為年輕時就開始參加一些國際會議,「在國際會議中,我笨笨地問其他國家的與會者:『你們國家的助產師接生率多少?』結果被笑了,因為歐洲系統嬰兒都是由助產士接生,我就發現怎麼跟台灣不一樣,台灣當時還有公文回覆說,先進國家無助產士接生,將來都是由婦產科醫生接生。但我們印象中先進的歐洲,不是這樣。」

她認為自己做的不是推廣,而是信念的覺醒,「我覺得這樣生產是對的,是許多人希望的,所以應該是大家都在推廣。溫柔的順勢生產被大眾接受是很自然而然的進程,不管是父母其中一方希望,還是雙方都希望,或是整個家庭都有這個期待,我的工作就是為這些人圓他們的夢。」

她強調,「最初我們把這樣回歸傳統的生產方式,稱為人性化的生產。但曾經有醫生提出異議,說這樣不人性,明明產婦痛個半死,我們卻不給產婦無痛分娩,這樣不人性,所以後來我們就改了一個說法,叫溫柔生產。溫柔生產是一本書的翻譯名稱,書上的定義是把婦女當作人而不是機器,而不是把生產變得像工廠的輸送帶一樣,甚至有的產婦生完醒來,完全不知道自己生產的過程到底是怎樣。溫柔生產的主要定義,就是把生產的主權還給產婦及家人,由嬰兒的家人決定用怎樣的方式迎接新生兒來臨,所以溫柔生產在懷孕初期,或是計畫懷孕時,助產師就開始參與。」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03期/ 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