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PAR表演藝術
PAR表演藝術
發行日期: 2009 年 01 月 01 日193期
由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擔任藝術總監的「碧娜.鮑許舞蹈節」,在去年十一月於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舉行,連續三週,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舞團與舞者群集,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 詳全文
本期其他文章 看前期雜誌

女神呼喚,世界響應!(俞秀青)

由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擔任藝術總監的「碧娜.鮑許舞蹈節」,在去年十一月於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舉行,連續三週,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舞團與舞者群集,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 詳全文

一條演化的不歸路

一條演化的不歸路(楊忠衡)

我不認為去年的表演界特別「跨界」、「混種」,只是「蛻變」腳步加快、加大。它承襲現代劇場界一貫的前進腳步和方向,只是「截彎取直」的革命舉措較多,引人注意而已。蛻變加快的原因,我認為有三:特定團體的推動、... 詳全文

許芳宜主演Clytemnestra 葛蘭姆經典浴火重生

許芳宜主演Clytemnestra 葛蘭姆經典浴火重生(王如萍)

瑪莎.葛蘭姆舞團走過兩次重大的經營危機,終於在現任藝術總監珍耐特.艾柏的步步為營下,重回正軌,財務也獲得平衡與穩定發展。去年展開葛氏經典Clytemnestra的重建計畫,以紀念該舞的創作五十週年,並由台灣舞者、... 詳全文

六○年代前衛運動 羅伯.威爾森的起點

六○年代前衛運動 羅伯.威爾森的起點(耿一偉)

是什麼樣的一個搖旗吶喊的狂飆年代,孕育了這麼一位跨世紀的視覺劇場巨擘? 是什麼樣的一幅冷凜純粹的視覺構圖,絕對理性的組成召喚了內在的神秘幻境? 是什麼樣的一種多元並置的聲音景觀,讓聽覺成為空間中可被感知... 詳全文

「附屬」或「駐館」?

「附屬」或「駐館」?(王嫈綠)

劇院是在演出與觀看中進步成長,藝術是在教育與推廣中累積發展。每個表演藝術中心因為分屬國家或民間、中央或地方,以及本身條件與軟硬體設備的差異,所扮演的角色與定位雖不盡相同,但所承擔的功能與任務應是或多或... 詳全文

在宇宙穹蒼之間舞動身體詩

在宇宙穹蒼之間舞動身體詩(伍翎)

編按: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本刊共同策劃「新銳藝評」單元,為培育發掘華文地區表演藝術類評論人才,以公開方式長期徵文,經由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評選陸續刊出。投稿辦法詳見http://www.paol.ntch.edu.tw/,竭... 詳全文

化外之境,唯心而已

化外之境,唯心而已(陳韻如)

編按: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本刊共同策劃「新銳藝評」單元,為培育發掘華文地區表演藝術類評論人才,以公開方式長期徵文,經由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評選陸續刊出。投稿辦法詳見http://www.paol.ntch.edu.tw/,竭... 詳全文

大師的理性與感性

大師的理性與感性(黎家齊)

時間過的好快(……這似乎是個很俗,但在年初寫東西時往往無法避免的開頭),二○○七年,羅伯.威爾森應兩廳院之邀,首度來台辦大師講演會,這是國家劇院舞台第一次破例當作「演講廳」之用,也足以證明這位「當代前...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