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參加鴻海除權息?

鴻海(2317)能不能買?在探討這個問題前,先把鴻海過去十年的黃金歲月忘掉!

怎麼說?第一,時代不同了,鴻海過去靠購併快速成長,這套競爭者已經會複製;鴻海也擅長以低成本優勢搶單,可是上半年原料價漲、勞動合同法導致獲利衰退,意味著微利化時代,成本再降有其極限。就算鴻海有其它想法,轉戰智慧財、品牌?但那又是另一條長遠的路。

第二,大環境真的不一樣了,電子代工產業已屆成熟,年成長三○%的門檻,鴻海以前一腳就跨過,今年上半年財報一公佈,事實擺在眼前,三○%門檻可能要靠撐竿跳,愈來愈難跨越了。

所以,今天的鴻海代工霸主地位雖難撼動,卻已經沒有過去十年高速發展的條件與機運,曾經被「神化」的董事長郭台銘,以前除了睡覺,都是公事,最近二年倒是常出現在影劇版、社會版,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告訴大家,郭台銘現在是「正常人」,那我們就得用正常的角度去看鴻海,那些憑著郭台銘三個字而加乘的本益比,是該調整調整了。


跌勢盤除權後有低點

拿華碩(2357)、廣達(2382)同屬電子五哥的公司來比較,兩家公司EPS沒鴻海高,但這幾年穩健有餘,目前本益比九到十倍間,鴻海本益比尚有十二倍以上,可是獲利處在明顯的下降(或成長趨緩)軌道,從這個角度,鴻海今年股價疲軟,沒有委屈的道理,十到十二倍本益比,很可能成常態。

有了這個概念,鴻海的長期投資輪廓漸漸出現。九月十六日,鴻海將除息三元、除權一.五元,很多投資人心想,從年初二百元跌到今天一四一.五元,可以買了吧?當然,沒有一定答案,現在鴻海疲軟無力,誰知下半年郭董會不會神來一筆,再端出另盤業績大補丸?

不過,我們從過去鴻海除權息軌跡,倒是看出一些端倪,只要是在漲勢盤,鴻海除完權後多能快速填權,若是跌勢盤,除權後還有低點。這樣說就很明白了,現在是跌勢盤,最好不要衝動。倘使鴻海股價九月十五日除權息最後交易日前,股價拉升到一五○元附近,可以考慮逢高棄權,若跌至一二○元上下可考慮參加除權息;至於中間價位,端看個人資金配置、風險承擔能力與所得稅規劃狀況了。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481期
或上http://invest.wealth.com.tw 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週週送別冊,買先探1481期免費送上市上櫃興櫃半年報大補貼,請向各大超商購買
◎封面故事:富士康拖累 鴻海悲情
◎封面故事:寶成轉投資金雞母續發威
◎焦點新聞:外資急撤 亞洲股匯全倒
◎陳弘專欄:全球房價下跌 是心腹大患
◎老謝部落格:揭開美元超強的謎底
◎老謝部落格:注意!巴菲特又有大動作
◎國際趨勢:韓元暴跌 南韓金融危機再現?
◎9/19(五)晚上七點在台北福華文教會館卓越堂舉辦「第四季投資關鍵講座」,老謝及楊應超將針對這次股災行情作出未來投資大方向,歡迎各位讀者踴躍報名,洽詢電話:02-25512561分機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