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齊東方講述《李娃傳》考古詮釋

縱橫交錯的大小道路,數也數不盡的坊里。坊里間,男女調笑、小販叫賣,外族舞姬扭擺著腰,妖嬈地笑著,但二更一到,一聲催著一聲的鼓聲敲得行人的步伐愈來愈急,六百鼓聲一落下,坊門一關上,繁鬧終趨平靜。這裡是大唐明月下繁華蓬勃的長安城,一段淒美才子佳人的故事,便從長安坊里間展開。2013年12月6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在台北故宮圖書文獻館,帶領觀眾穿梭時空,回到彼時的長安城,從考古發現資料連結文學文本,一探唐傳奇《李娃傳》。

學者齊東方講述《李娃傳》考古詮釋

唐〈女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

演講一開始,齊東方先釐清今日流行的歷史劇、電影導致觀眾對於歷史的誇張想像,並且也澄清了部分唐俑帶給大家唐人「以胖為美」的誤解。在這樣的基礎上,齊東方強調《李娃傳》為天寶年間的故事,地點為長安城,主人公為常州刺史滎陽公之子,是有其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的界線,必須從這樣的框架下來討論《李娃傳》。因此齊東方選擇和文本同期的考古出土資料,讓《李娃傳》活生生躍於人前。

《李娃傳》是才子佳人中的典型,從《李娃傳》開始到往後的才子佳人故事,幾乎不脫離一男一女,男子進京趕考,與女子相戀,但因誤會而分離,最後破鏡重圓、皆大歡喜的套路。齊東方按照《李娃傳》文本的順序,從食衣住行等部分切入探討。如同唐代墓葬壁畫中對女人的描繪大同小異的現象,自古以來的小說、戲曲,在人物塑造皆有格套化的傾向。但《李娃傳》中確切描繪出女主角李娃的形象為「妖姿要妙,絕代未有」,男主角常州刺史滎陽公之子則是「此吾家千里駒也」,據此齊東方從各式唐代陶俑中挑出了可能為李娃和公子形象的作品,讓觀眾可以有更深刻的視覺印象。公子從常州沿著通濟渠轉官道陸路,走了月餘來到花花世界長安城。而當公子對李娃一見鍾情,再次登門拜訪時,李娃說到「吾當整妝易服而出」,從此齊東方運用李商隱〈無題〉詩:「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釵。」說明唐代女子對梳妝的著重,從畫眉、花鈿、斜紅、面靨皆細細講究,光眉毛的畫法便達十種之多。在飲食方面,李娃請公子入內喝茶,「烹茶斟酒,器用甚潔」,齊東方舉了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茶具,及長沙窯「茶盞子」碗為例,重建當時李娃房內可能用的器物。故事後半段,公子被騙,眾叛親離,窮困潦倒,淪落長安城「凶肆」之中,專門為送葬哭墓。「凶肆」為長安城東西市中給死者送葬的地點,並且販賣墓葬明器。故事結局大圓滿,才子佳人終是重逢。

演講中,齊東方運用各類材質,如陶瓷器、金銀器,生動活潑地讓原本平面的《李娃傳》,幻化為3D實境秀。這種將考古資料和社會議題雙向連結的研究方法,讓現場觀眾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