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客紐約倫敦 即刻感受東方熱

為把握集客效應,及搭配紐約每年9月亞洲藝術的秋拍時間,和於10月29日至11月7日展開的第12屆倫敦亞洲週,不少重量級古董商,紛紛同步推出主題展,具代表性者有向來經營印度與喜馬拉雅佛教藝術有成的倫敦知名古董商Rossi & Rossi,和紐約知名古董商Carlton Rochell,兩者將連袂於9月11日至25日舉辦出自單一歐洲私人收藏之喜馬拉雅藝術傑作25件;至於倫敦知名古董商Eskenazi亦將於10月29日至11月27日,推出從業生涯第一遭的中國古代繪畫展。





Rossi & Rossi、Carlton Rochell連袂展出喜馬拉雅藝術

Rossi & Rossi和Carlton Rochell的喜馬拉雅藝術展,內容涵蓋西藏、尼泊爾和印度各地的雕塑、繪畫和法器,時間跨越數世紀喜馬拉雅山區不同文化區域,具體顯現無可比擬的精神美學。

焦點展品包括一件如珠寶般耀眼奪目的14世紀西藏唐卡〈勝樂金剛(Cakrasamvara)〉(42×35厘米),描繪藍皮膚的Samvara佛陀和他紅皮膚的明妃Dakini Dzalshambaram,互擁於火焰熾烈的背光前,為怛特羅男女最終的結合,亦象徵智慧與慈悲的最終結合。不只神祇的描繪精確,同時還散發出威力十足的能量氣氛。此畫曾由博物學家Walter N. Koelz博士於1933~1934年西藏的探險行程中購得。同樣來自西藏者,則是4件13世紀唐卡〈如來或宇宙佛〉(77×57厘米),此系列原為5件,其完整度如此之高十分罕見,為12世紀晚期至13世紀早期西藏藝術家十分偏愛的題材。

並置同觀時,此五方佛代表整個宇宙,一個完美平衡與和諧的地方,象徵著超越宇宙的純潔,是佛教密宗最重要的角色。此四宇宙佛分別為綠色的不空成就佛(Amogasiddi)、黃色的寶生如來(Ratnasambhava)、藍色的阿佛(Akshobya)和紅色的阿彌陀佛(Amitabha),僅缺白色的大日如來(Vairocana)。每張唐卡中央的宇宙佛皆繪有美麗且莊嚴的光環。另一件值得注意的西藏唐卡是18世紀作品,內容描繪生氣勃勃的死神閻羅王,其擁有水牛頭,跨立於公牛坐騎上。閻羅王為文殊菩薩的忿怒所散發之物,遭遇生理和精神上的障礙,祂也被認為是西藏佛教的主要護法神。此畫中閻羅王背景為五彩繽紛的野火,藍色的身軀裝飾著病態珠寶,包括骷顱冠、精緻的骨骼項鍊和臂釧、打劫後的蛇鏈以及一圈由剛砍下人頭串成的腰圈。四周雲霧圍繞中浮現著36尊騎孔雀、龍和海怪的神祇,進一步強化全畫的動感、能量和異國風情。

印度作品則有出自印度東部比哈省(Bihar)的11世紀帕拉王朝〈黑色石雕無量壽佛坐像〉(高45厘米),無量壽佛為至尊五佛中的一位,祂的角色是將慾望轉化成智慧並延續生命,此處將之雕刻成頭戴寶冠,身披瓔珞,平靜沉思地結跏端坐於蓮花座上,容貌美麗,此雕塑優雅簡潔,異於更為華麗的晚期帕拉王朝風格。出自9世紀印度喀什米爾的〈黃銅嵌銀婆蘇提婆(Vasudeva)像〉(高29厘米),此強而有力且兼具優雅的雕像,是喀什米爾所偏好之毗濕奴化身的美好例子。此神僅具一首,為其外貌最佳的狀態,身體微呈三折枝姿態,披覆透明薄紗般的衣袍,並裝飾著包括長及足踝之野花圈的奢華葉形珠寶,胸部袒露露出菱形印記,雙手垂放於隨侍兩旁的隨從頭上,雙腳中間一迷你地母帶著仰慕的眼神向上望。





Eskenazi推出首次中國古畫展

向以經營青銅、佛像和官窯瓷器聞名的Eskenazi,首次對外公開展出中國古代書畫,令人耳目一新,此7件古畫為Giuseppe Eskenazi 25年間個人興趣的成果展現,年代跨越12至15世紀,6件畫於絹上,1件在紙上,絹的品質可從其織法的緊密反映出藝術家和贊助人的地位,品質精細,市場罕見。

基於充滿知性、文獻性和詩意的內容,中國人特別推崇繪畫和書法。展出的多件作品皆鈐有藝術家或收藏家的印章。7件展品中5件是冊頁形式,1件是扇面,1件是手卷。不似大部分的西方繪畫,中國繪畫不太公開永久陳列,而多是在私人手中加以檢視和欣賞,或許和特別的朋友一同,或者在某一特殊場合觀覽。 展品中最突出的,要屬12世紀晚期~13世紀早期傳陳居中的〈狩獵圖〉(24.8×26.3厘米),絹本水墨設色,上了馬鞍的駿馬披覆著美麗的虎皮,華麗貴氣,一旁站立著身穿繫帶綠色長袍、頭戴帽子的馴養獵鷹人,戴手套的右手上立著一隻兇猛獵鷹,內容可能是描繪陪同皇帝出獵的隨從,右上方可見「陳居中」3個字的題款,全畫共鈐有6方印,其中一方為明永樂皇帝朱棣之兄長晉王朱棡(1358~1398)的印。

另一件特別的作品,是以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所建之7世紀唐代「滕王閣」為題材的絹本作品(35.9×71.4厘米),滕王閣的建築之美,後因唐初詩人王勃所作之〈滕王閣序〉而名傳千里,流傳至今日,此作便以蠅頭小楷題於畫作左上方,工筆精繪的建築,聳立於雲氣瀰漫的水面上,左上方見有一座遠山隱沒於雲霧之中,雖然名聞遐邇,但宮殿今已不在。此畫傳為元代界畫名家王振鵬(約1280~1329)所繪,或許為與之同時代之人所作,畫作紀年為1312年。
另一件十分吸引人的是描繪西瓜的冊頁(27×28.5厘米),只見地上躺著一個由瓜葉掩映的碩大果實,蜿蜒的瓜莖上開著花,卷曲的藤蔓纏繞著直挺生長的草叢,由14或15世紀元代或明代早期畫家所畫,紙本水墨設色,包含兩方乾隆和兩方20世紀收藏家張學良的鑑藏印在內,畫上共鈐有20方印。

至於描繪一高士拄杖歇坐於河岸旁松樹下的冊頁(徑26.8厘米),年代在14世紀的元到明初之間,已逝旅美畫家、收藏家暨鑑賞家王己千相信作者為盛懋(1295~1368),類似作品可見台北故宮博物院所收藏之裱成立軸的13世紀南宋或元代初期無款扇面作品。

又一絹本冊頁(23.5×23.5厘米)同為水墨設色,描寫一河分隔出兩岸的小景山水,前景坡岸生有一株枝葉茂密的大樹,頂端盤旋一群飛鳥,岸邊蘆葦茂盛,對岸平地上一群雁鴨,棲息於矮樹叢與蘆葦之間,後為隔著霧靄聳立的遠山,同樣出自13世紀早期南宋無名畫家之手,鈐有包括南宋宰相史彌遠之「紹勳」印在內共兩方鑑藏印。最後為一描繪少女採蓮景象的13世紀南宋或元代扇面(23.5×23厘米),畫中兩少女自柳樹庇蔭下的船身兩頭探出身子採收蓮子,極為生動活潑。

【典藏古美術2009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