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為藝術家與成不了藝術家的人

聽到這本書名,或許有些人開始覺得很恐怖,怎麼可以這樣一刀兩斷分清楚「能成為藝術家」與「成不了的人」?但其實這是一個事實:就讀藝術大學的學生裡,能成為藝術家的只佔一少部分的人而已。那麼,藝術教育能夠將什麼帶給此大部分無法成為藝術家的人?於是,藝術在現實社會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本書所欲探討的主題。

藝術家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的LED計數器作品非常著名,早在1988年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後來持續在世界各國發表作品,算是日本相當成功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同時也對美術教育非常熱情,目前同時擔任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副校長、以及京都造形藝術大學副校長。這本書來自於宮島為學生們所計畫、共四次的「思考日本美術教育」系列研討會中的座談內容。第一場座談邀請平面設計師佐藤卓(Taku Satoh)以及藝術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第二場與畫家大竹伸朗(Shinro Otake)對談、第三場座談就邀請腦科學者茂木健一郎(Kenichiro Mogi)以及藝術家柳美和(Miwa Yanagi)、第四個座談則邀請藝術家名和晃平(Kohei Nawa)以及建築師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以上可說是集結藝術、設計、腦科學、建築等各領域活躍的先鋒人物。

宮島首先提及「藝術」能鍛鍊人類兩種能力:「創造力」與「想像力」(其實日語兩個詞都念做Sou-zou-ryoku)。宮島說 「這兩種能力就是人與人超越彼此的差異性,得到認同感,與他者連接並產生新的價值,在和平裡製造人間協和的原動力。」他認為,這兩種能力不只為了藝術創作,也是社會建構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宮島主張孩子們需施以藝術教育之必要,以及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但,最近的日本義務教育系統裡,美術課程被漸漸削減,宮島警告這不只是美術教育的危機,更是人類或社會本身的危機。為了克服這個危機,宮島有兩個想法:第一,改革小學、中學、高中的美術教育;第二,為了宣傳美術本身的魅力和力量,只好多請出所謂的「頂級藝術家」。

座談中,不難聽見身為成功藝術家的一些小祕訣:如杉本博司「從最高檔的單位開始接觸」的自我原則,或名和晃平從小在家庭內動手做很多手工的經驗等。但,這些祕訣當然是與其他因素配合才能發揮,並有助於藝術家的職業生涯發展。相對的,大竹伸朗的發言似乎對所有不同條件的人都有意義。他說:「其實教育無法改變有些事情,如天生的才能。但,沒有才能的人若50年都持續做同一件事情的話,他到達的境地會與有才能的人兩年後到達的境地是不一樣的。」宮島接續此話表示:「我想教育的角色應該是鼓勵這些人,對他們說『你可以繼續做』,讓他們繼續奮鬥。」另外有趣的是,茂木健一郎與柳美和針對現代日本社會越來越缺乏「批評性思考」的討論。茂木說:「藝術會將『批評性思考』偷偷滲入作品中:最有『批評性』的作品也會有療癒觀眾的功能。」

宮島最後總結道,經過這四次座談,他開始懂了美術教育接下來的方向:大學教育必須更社會化、研究所以上則需要更積極的將社會相對化。如此鍛鍊而獲得兩個Sou-zou-ryoku武器,宮島相信,不管成不成為藝術家,學生們將能非常穩健地開闢自我的生涯。(文.圖/岩切澪)

能成為藝術家與成不了藝術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