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銘,用鏡頭:看見母愛

臺東市眼科醫師朱建銘,現任臺東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熱愛生態攝影,曾多次前往極地捕捉珍貴鏡頭,觀察入微,這篇「母愛」,讀來特別令人動容

白鯨記
大多數的鯨魚,因為身上有鯨蝨寄生而呈現斑點,白鯨是鯨魚品種中唯一全身潔白無瑕的。
二○一五年,我們前往北緯七十四度的加拿大北極群島中的索默塞特島(Somerset Island),在Cunningham河口的河階臺地上紮營九天,觀察白鯨,因為白鯨會游入出海口,甚至利用河床上的鵝卵石摩擦身體以蛻去舊皮。
白鯨是群體生活的動物,彼此的連結性很強。每年夏天,牠們從格陵蘭南部的海域往北遷徙到此地集結,家族成員都會到齊。牠們也會在此結識其他家族的新朋友、交配和育雛,集結儀式有點像豐年祭,但比豐年祭的時間長,群體間的交往跟熟識更像是夏令營。
白鯨身體為純白色,但有趣的是,剛出生的小白鯨身體呈暗褐色,隨著年齡增長,顏色漸漸變淡,最少經過五年,到達青春期時,身體才完全變成白色。
小白鯨非常依賴媽媽,哺育時間長達兩年以上。這個階段,小白鯨會緊黏著媽媽,看到媽媽弓起身體,也和媽媽做一樣的動作,有如水上芭蕾在跳雙人舞一般。


圖說:白鯨母子,一同游水,彷如雙人的水上芭蕾,化成兩片相依的愛心

八、九個月滴水未進,只為生育小熊
地球暖化,首先受到影響的生物是北極熊,因為北極熊不管是房事還是民生大事,都是在海面的浮冰上完成的:牠們要在浮冰上伏擊海豹做為主要食物來源,亦於浮冰上交配,以傳宗接代。
每年四月或五月,北極熊會在冰上交配,但受精卵不會立即著床。但如果當時食物充分,母熊體重增加一倍以上,足夠哺育小熊,身體機制便會自然讓受精卵著床。每年七月以後,海面開始融冰,北極熊會回到陸地,受孕的母熊開始挖掘地洞做為產房,在裏面靜靜等待生產。大約在十二月下旬,外面飄著大雪把洞口整個封住,這時候母熊才會生下小熊。
大家可能會想,如果洞口封閉,熊要怎麼呼吸?如果你曾仔細欣賞雪花的話,你會發現,雪花的構造是六角形,一片一片堆疊起來,中間有空隙能讓空氣流通,但不會讓外面的寒風直接吹進來。加上母熊體溫散發的熱度,洞內溫度可維持約攝氏零度,剛生下的小熊才不至於凍死。
小熊剛出生的時候,體重約一公斤,經過兩個月左右,可達到十五公斤,此時,母熊感覺到應該是可以帶小熊出去的時候了。
母熊從六月離開海面到隔年的二、三月,整整有八、九個月沒有進食了,體重減輕一半,奶水也漸漸不足,必須趕快帶小熊離開產房,到海面的浮冰上覓食。這個時候,母熊會從覆蓋著滿滿冰雪的產房洞口探出頭來。而這一瞬間,也讓所有在攝氏零下四十三度的曠野中守候一整天的我們,願望實現。
當熊媽媽探出頭來的這一瞬間,牠呼吸著久違的新鮮空氣,試探著周圍是否安全。而駐守的我們,早已冰凍的四肢,有如春天將至的融化冰雪般有了生機,連相機和腳架都有了活力。有人問我在零下四十三度的曠野中守候不冷嗎?我常常笑著回答:「如果守候整天一無所獲,那就真的會涼了半截。」
熊媽媽在探出頭以後,慢慢伸展四肢,然後像綠巨人浩克一樣慢慢站立起,這時無人不驚訝於牠的巨大身形。隨後出來的小熊,毫無戒心地探索這個全新的世界,儘管媽媽再三交代,完全無法阻止小熊的好奇心。當地嚮導一再吩咐,當小熊無法滿足好奇心而接近你時,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熊媽媽為了保護小熊,肯定不會對接近小熊的任何生物客氣。為此,當地的嚮導準備了一面大旗子,必要時舞動,以保持熊和我們的距離。
剛探出頭的小熊萌度破表,在媽媽的身邊磨蹭,在腳下鑽來鑽去,抓住媽媽的臉往下拉。北極熊做為北極圈的霸主,大概除了小熊,沒有人敢如此在「熊口」撚鬚,把母熊當成自己的大玩偶。熊媽媽也只有對自己親生的熊寶寶,才有如此肚量完全包容,盡情享受親子的互動。


圖說:●頑皮的小熊總愛黏著媽媽,把媽媽當成自己的大玩偶

熊媽媽和寶寶在洞口停留的時間大約是四到七天,然後就往北方趕路,一旦到達結冰的海面,幾乎就失去觀察牠們的機會了。
我們把這段珍貴的短暫時間,稱為「機會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一年中約僅開啟四到七天,須由極有經驗的嚮導帶領,才較有機會判斷出北極熊的產房洞口。野生動物的觀察,是極為辛苦和難得的,尤其北極熊媽媽為了生育小熊,長達八、九個月滴水未進,更令人驚歎母性的堅韌。
海鳥叼十魚餵子
去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我前往英國威爾斯外海的島嶼,觀察拍攝一種叫做Atlantic Puffin(大西洋角嘴海雀,或稱大西洋海鸚)的海鳥育雛過程,這種鳥在育雛期間會潛入海中抓鳥。
大西洋角嘴海雀有大而明顯的橘色嘴喙,白白的臉配上鮮豔的鳥喙,雖像鸚鵡,身體卻圓滾滾的像鴿子和企鵝,分布在北極圈最南界的北大西洋沿海一帶。
我曾於二○一○年前往冰島拍攝,但未能如願,這次我在英國小島住了六天,觀察到這種鳥會挖洞在地底築巢,為了躲避天敵,當牠們從海中抓回小魚後,會精準降落在洞口正前方,迅速鑽入洞內,所以拍攝難度甚高。
我在同一地點、風雨中守候七個小時,突然間風雨停下來且太陽露臉,幸運捕捉到大西洋角嘴海雀口中咬魚的特別鏡頭,甚至母鳥同時含住十條以上小魚,只為帶回給幼鳥吃的畫面。
我們都知道,長時間張開嘴咬東西,嘴巴會很痠,但大西洋角嘴海雀為了嗷嗷待哺的雛鳥,還是儘可能的將魚塞滿整個嘴巴。真是天下父母心,動物與人類愛護子女的心,是沒有兩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