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英雄:楊世主守護中華白海豚
蔚藍的台灣西海岸,一群海豚在水中翻騰、跳躍,活潑的姿態讓人發出會心微笑,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牠們特殊的體色──純白中帶著粉紅,彷彿從童話故事中游出來的海洋精靈。牠們是「中華白海豚」,過去,漁民總是在媽祖生日前後發現牠們的蹤跡,彷彿是特地現身祝壽,因此幫牠們取了「媽祖魚」的暱稱。然而,如果人們願意傾聽白海豚的故事,喜悅往往會轉為擔憂──牠們極可能永遠從台灣海峽消失。有一群人不畏豔陽波濤,在海洋上駕著小艇,追逐記錄著牠們的生態,希望喚醒更多人重視白海豚保育,更盼望牠們動人的身姿得以長存。「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負責人楊世主就是其中一名。
中華白海豚的生存面臨著多大的危機?根據統計,目前數量不到一百隻,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保育紅皮書中的極危等級。觀察牠們長達七年的楊世主這麼形容:「那種感覺就好像你愛上了一個人,但那個人即將死去。」
雖然現在已是鯨豚保育界的專家,但楊世主大學卻主修土地資源,對鯨豚也沒有太多了解。某次她偶然經過書店,看見櫥窗裏的一本外文書,封面上有一隻好大的眼睛,眼神透露著哲學家般的深沈……那是一隻鯨魚的眼睛。從此楊世主與鯨豚結下不解之緣,除了找了許多相關書籍研讀,還跑到台大旁聽相關課程,最後毛遂自薦,成為研究助理。起初,家人並不贊同她投身這份工作,「不能接受女兒曬得黑漆漆、在海上漂來漂去」,也擔憂在海上工作的風險。楊世主費了好大一番功夫說明,家人的態度才漸漸轉為支持。
對鯨豚的熱情,讓她即使耗費許多時間,在漫漫無邊的大海搜尋也甘之如飴。讓楊世主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有一次到花蓮外海進行調查,遇上六隻殺人鯨。鯨魚看到人不但沒有絲毫畏懼,還好奇地靠近船隻,在一旁翻滾、拍打尾巴,甚至調皮地把海水噴到研究人員身上……「與這麼巨大的動物互動是非常美妙的經驗,讓我感動得幾乎掉下眼淚,」楊世主說。
遺憾的是,這份工作的悲傷遠比快樂更多。她年年在台灣海峽數白海豚,卻眼睜睜看著海豚的數量愈來愈少。二○○七年還樂觀估計約有兩百隻,事隔兩年卻消失了一半;去年一隻死亡的白海豚,是她認識七年的「老朋友」。「骨瘦如柴的牠背鰭凹陷,頭部傷痕累累。判斷可能是被流刺網纏住無法進食,最後活活餓死;也可能是缺乏食物,過於虛弱撞上流刺網而死」。楊世主還看過更血腥的畫面:一隻花紋海豚,在海面上如同浮木載浮載沈,靠近一看,那隻海豚的尾巴,已經被流刺網活活砍斷,失去活動能力的牠,只能無助地漂在海面上等死……
「流刺網是種布滿尖刺的漁網,可綿延數百、數千公尺。儘管漁民捕撈的目標並非鯨豚,但每年誤觸流刺網重傷或死亡的鯨豚卻高達上萬隻,」楊世主說,「我們可以把流刺網譬喻為『血滴子』,鯨豚背鰭碰到就失去背鰭、尾巴碰到就失去尾巴。」許多國家已明文規定不能使用流刺網,世界公海也早已禁用,但在台灣,流刺網卻仍相當普遍。台灣日前甚至考慮開放近海拖網,這種魚撈工具寬約五百公尺,高三十公尺,網目又細,意味網子橫掃過的區域,無論海豚還是魚蝦貝蟹,都將名副其實地「一網打盡」,對海洋殺傷力極強。
此外,西部工業區的汚水、持續進行的開發案產生的汚染、噪音,過漁造成海豚食物枯竭……都威脅著白海豚生存。
近年,楊世主的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與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六個保育團體組成「媽祖魚保育聯盟」,除了舉辦國際研討會,喚醒世界重視,進行演講、志工培訓等教育宣導,也四處奔走,以連署、抗爭方式直接向政府施壓。但對於聯盟提出將白海豚棲地設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訴求,相關單位的決策仍慢如牛步──然而,為數不多的白海豚,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不是把一種動物訂為『保育類』,就能確保牠的生存,棲息地的維護更加重要,」楊世主指出。
一路走來,楊世主遇過太多挫折,但她說:「白海豚的現況不是那麼樂觀,但只要還有一線希望,就不能放棄。」楊世主也希望藉此機會,呼籲大家一起關懷白海豚的生存。也許多數人無法站在保育的第一線,但「希望大家捐款給相關保育團體,共同抵制有害環境的開發案」。「也許每個人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我相信那一顆心很重要。小小的力量累積起來,也可以成為一股龐大的力量,足以扭轉現狀,」楊世主說。 (黃瀚瑩採訪)
媽祖魚保育聯盟網站:http://twsousa.blogspot.com/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在做「不知為何而為」的事,對身邊的一切都很冷漠、很勉強。因此我認為,心中還能夠充滿熱情的人,就是最美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社會上有太多說得頭頭是道,卻沒有多少作為,只希望博得虛名的人。相較之下,我更欣賞平凡,卻認真生活、腳踏實地的人,凡是這樣的人,都值得我景仰。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我的個性比較樂天,也許該說比較健忘。遇到不如意的事,會很自動地把這些事拋到九霄雲外,不去在意,因此不覺得有什麼重大的挫折。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活著就好。只要活著,就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也能享受許多生命的美好。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很多從事保育工作的人,習慣武裝自己,像是穿上盔甲面對人群,但人與人之間若如此相處,那就太可惜了。我希望將來的自己可以除去許多不好的習性,用更真誠的方式生活。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講義兼顧知性與感性,是一本很認真的雜誌,我非常喜歡。
中華白海豚的生存面臨著多大的危機?根據統計,目前數量不到一百隻,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保育紅皮書中的極危等級。觀察牠們長達七年的楊世主這麼形容:「那種感覺就好像你愛上了一個人,但那個人即將死去。」
雖然現在已是鯨豚保育界的專家,但楊世主大學卻主修土地資源,對鯨豚也沒有太多了解。某次她偶然經過書店,看見櫥窗裏的一本外文書,封面上有一隻好大的眼睛,眼神透露著哲學家般的深沈……那是一隻鯨魚的眼睛。從此楊世主與鯨豚結下不解之緣,除了找了許多相關書籍研讀,還跑到台大旁聽相關課程,最後毛遂自薦,成為研究助理。起初,家人並不贊同她投身這份工作,「不能接受女兒曬得黑漆漆、在海上漂來漂去」,也擔憂在海上工作的風險。楊世主費了好大一番功夫說明,家人的態度才漸漸轉為支持。
對鯨豚的熱情,讓她即使耗費許多時間,在漫漫無邊的大海搜尋也甘之如飴。讓楊世主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有一次到花蓮外海進行調查,遇上六隻殺人鯨。鯨魚看到人不但沒有絲毫畏懼,還好奇地靠近船隻,在一旁翻滾、拍打尾巴,甚至調皮地把海水噴到研究人員身上……「與這麼巨大的動物互動是非常美妙的經驗,讓我感動得幾乎掉下眼淚,」楊世主說。
遺憾的是,這份工作的悲傷遠比快樂更多。她年年在台灣海峽數白海豚,卻眼睜睜看著海豚的數量愈來愈少。二○○七年還樂觀估計約有兩百隻,事隔兩年卻消失了一半;去年一隻死亡的白海豚,是她認識七年的「老朋友」。「骨瘦如柴的牠背鰭凹陷,頭部傷痕累累。判斷可能是被流刺網纏住無法進食,最後活活餓死;也可能是缺乏食物,過於虛弱撞上流刺網而死」。楊世主還看過更血腥的畫面:一隻花紋海豚,在海面上如同浮木載浮載沈,靠近一看,那隻海豚的尾巴,已經被流刺網活活砍斷,失去活動能力的牠,只能無助地漂在海面上等死……
「流刺網是種布滿尖刺的漁網,可綿延數百、數千公尺。儘管漁民捕撈的目標並非鯨豚,但每年誤觸流刺網重傷或死亡的鯨豚卻高達上萬隻,」楊世主說,「我們可以把流刺網譬喻為『血滴子』,鯨豚背鰭碰到就失去背鰭、尾巴碰到就失去尾巴。」許多國家已明文規定不能使用流刺網,世界公海也早已禁用,但在台灣,流刺網卻仍相當普遍。台灣日前甚至考慮開放近海拖網,這種魚撈工具寬約五百公尺,高三十公尺,網目又細,意味網子橫掃過的區域,無論海豚還是魚蝦貝蟹,都將名副其實地「一網打盡」,對海洋殺傷力極強。
此外,西部工業區的汚水、持續進行的開發案產生的汚染、噪音,過漁造成海豚食物枯竭……都威脅著白海豚生存。
近年,楊世主的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與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六個保育團體組成「媽祖魚保育聯盟」,除了舉辦國際研討會,喚醒世界重視,進行演講、志工培訓等教育宣導,也四處奔走,以連署、抗爭方式直接向政府施壓。但對於聯盟提出將白海豚棲地設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訴求,相關單位的決策仍慢如牛步──然而,為數不多的白海豚,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不是把一種動物訂為『保育類』,就能確保牠的生存,棲息地的維護更加重要,」楊世主指出。
一路走來,楊世主遇過太多挫折,但她說:「白海豚的現況不是那麼樂觀,但只要還有一線希望,就不能放棄。」楊世主也希望藉此機會,呼籲大家一起關懷白海豚的生存。也許多數人無法站在保育的第一線,但「希望大家捐款給相關保育團體,共同抵制有害環境的開發案」。「也許每個人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我相信那一顆心很重要。小小的力量累積起來,也可以成為一股龐大的力量,足以扭轉現狀,」楊世主說。 (黃瀚瑩採訪)
媽祖魚保育聯盟網站:http://twsousa.blogspot.com/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在做「不知為何而為」的事,對身邊的一切都很冷漠、很勉強。因此我認為,心中還能夠充滿熱情的人,就是最美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社會上有太多說得頭頭是道,卻沒有多少作為,只希望博得虛名的人。相較之下,我更欣賞平凡,卻認真生活、腳踏實地的人,凡是這樣的人,都值得我景仰。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我的個性比較樂天,也許該說比較健忘。遇到不如意的事,會很自動地把這些事拋到九霄雲外,不去在意,因此不覺得有什麼重大的挫折。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活著就好。只要活著,就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也能享受許多生命的美好。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很多從事保育工作的人,習慣武裝自己,像是穿上盔甲面對人群,但人與人之間若如此相處,那就太可惜了。我希望將來的自己可以除去許多不好的習性,用更真誠的方式生活。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講義兼顧知性與感性,是一本很認真的雜誌,我非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