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英雄:推動自然教育的涂淑芳

你有多久沒有傾聽大自然的聲息?你是否曾試著擁抱一棵樹?長年立志於推廣體驗自然(Nature Awareness)教育的涂淑芳,在社區老人大學擔任講師時,就曾出過這麼一項「功課」──去抱抱住家附近的一棵樹。
一位老先生抱著自家院子裏的椿樹時,突然老淚縱橫。他想起自己從小隨著父親從大陸來台,顛沛流離的人生。父親不曾擁抱過他,而他也不曾擁抱過自己的孩子。抱樹的美好經驗,讓老先生告訴涂淑芳:「儘管我的孩子們早已成年,但下次我要試著抱抱他們。」
涂淑芳說,或許,這就是人們之所以喜歡親近自然、對自然產生悸動的原因──自然總是寬廣地接納我們的一切,從不曾拒絕,讓我們因此得到觀照自己生命的機會。
涂淑芳兒時在苗栗的鄉間長大,「我和鄰居的孩子從來不會無聊,因為大自然就是我們的遊樂場,爬樹、摘野菜,都是遊戲的一部分。有時候在水圳裏專心地摸蛤仔,抬起頭來才發現天黑了,玩伴也都回家了,卻也不覺得害怕,」涂淑芳說,「其實親近自然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如果孩子一撿石頭、一玩泥巴,父母就緊張地阻止,驚呼『好髒』,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們當然會對探索感到畏懼。」
過去涂淑芳曾擔任報社記者,離開報社後,她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了體驗自然教育,並被深深地吸引。
一九九六年,涂淑芳負笈美國,跟隨知名自然教育學家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學習,短短幾天的課程讓她深受震撼,驚覺原來自然竟是如此美好、人與自然之間竟能如此親暱。
回到台灣後,涂淑芳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這樣的感動,於是她自告奮勇,帶著兒子的同學到校園附近的芝山岩探索,在大自然裏進行各種活動與遊戲。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共造訪芝山岩二十多次,「奇妙的是,儘管次次去的都是相同的地方,但大自然卻能次次帶給孩子不同的驚喜,讓他們樂此不疲,」涂淑芳說。
體驗自然教出口碑,其他班級的老師、家長聽聞也紛紛邀請她來指導;學期結束了,孩子們仍意猶未盡,要求涂淑芳延續課程,一班不夠,再加開第二班、第三班……孩子們奇佳的反應,讓涂淑芳興起成立協會的念頭,她租下辦公室、聘請工作人員,懷著雄心壯志,希望將體驗自然教育推廣到全台灣各個角落。
但後續發展卻是困難重重,房租、薪資的壓力讓涂淑芳喘不過氣,繁重的事務壓縮了她陪伴兒子的時間。涂淑芳發現自己愈來愈不快樂,最後決定放棄成立協會。
然而,這次的不順遂並沒有澆熄涂淑芳的熱情,她轉而成立「涂大芳體驗自然中心」,請來各有專長的講師,一同帶著孩子走入自然。
「我們不著重於知識的教導,不急著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樹、那是什麼鳥,而是引導孩子用最輕鬆的方式接近自然,而與環境相關的各種知識,就會潛移默化地被孩子吸收,」涂淑芳說。
體驗自然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在於,大自然豐富的不僅是孩子的知識,還有他們的心靈。
從不說道理的大自然,總能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學會以一顆充滿愛與包容的心看待萬事萬物。
有一次,涂淑芳帶著孩子上山,有個頑皮的小男孩,像個「小恐怖分子」般對昆蟲施暴,弄斷了蚱蜢的一條腿。
當時涂淑芳沒有急著責備孩子,而是問:「如果你被弄斷了腿,會覺得怎麼樣?」小男孩嘻笑地說:「沒關係。」
於是,涂淑芳要他屈起一條腿,體驗用單腳跳著活動的不便。最後,孩子終於體驗到被弄斷了腿的蚱蜢的感受,也明白該如何尊重自然中的所有生命。
涂淑芳說,許多孩子開始參與體驗自然時,不過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小小孩;但即使他們現在已經上了國中,仍然繼續參加課程,「青少年在大自然中能暫時拋開課業壓力、與同儕間的競爭,找到情緒的出口。」
然而,升學主義掛帥的現在,不少家長認為「讀書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出去玩」,對此涂淑芳表示:「其實每個家長都心知肚明,就算把孩子關在家裏,孩子也不可能一直讀書。那麼,不讀書的時候,孩子都在做些什麼?不外乎看電視、玩電腦,還有跟父母生悶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孩子從事真正能放鬆身心、有益健康的活動?」
涂淑芳鼓勵所有家長帶著孩子體驗自然,「儘管你不能分辨動植物的種類,但你可以和孩子分享對自然的感受,像是試著描述一座森林、一起替星星取名字……」涂淑芳說,「只要允許孩子探索,就是好的開始。」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幸福就是當我們身處自然時,能看得到它的美麗;當我們的心有所感動時,能有表達愛的能力。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泰瑞莎修女是我最景仰的人,我十分欣賞她無私奉獻的精神。每當我遇到困難,就會問我自己:「如果是泰瑞莎修女,她會怎麼做?」許多問題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我不認為自己遇過多麼嚴重的挫折,為此我感覺自己十分幸運。唯一會讓我產生挫折感的情況,是明知道有些事情等著我做,卻又力有未逮。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一個人能活得自由、有尊嚴,同時又能活得有意義,對我而言就是最重要的人生價值。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現代的生活雖然很便利,但人們卻難以找到真正安全的食物。這幾年我接觸了多種不同的有機農法,希望將來有機會貢獻於兒童農業教育。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講義中的篇章都經過篩選,文章既有內容又正向,適合親子一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