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設陷阱 釣魚簡訊駭密碼 投資詐術升級 一年被騙走20億元

《財訊》報導指出,隨網路銀行崛起、行動支付普及化,政府部門及金融機構面臨的資訊安全挑戰也更大;銀行現在除了被要求增聘資安長,提高網銀的資安規格,對於民眾遭到詐騙,也要肩負防範責任。而對於近期層出不窮的投資詐騙案件,相關單位也已經有所警覺,著手亡羊補牢。

根據警政署統計,2021年全年投資詐騙案件達4904件,較2020年增加2052件、1年內大幅成長71%;至於投資詐騙金額,也就是民眾的財損,從2020年的10億元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20億元,年增率高達102%。

境外投資 躍居詐騙新潮流

《財訊》分析,起因於從2021年開始,隨著台灣股市大熱,尤其虛擬貨幣成為年輕人競逐投資項目,主流詐騙形態於是轉成投資詐騙。官員說,「投資詐騙」前三大類型依序為「網路賭博」、「虛擬資產詐騙」及「境外金融資產(如期貨、股票、基金)投資」等。例如,透過加LINE群組要民眾匯錢幫忙代操基金,並且提供即時獲利回報,希望民眾再行加碼投資,累積到一定金額後,當民眾想要贖回基金獲利,投資群組的帳號密碼就會消失。

還有一種類型是用投資名人的名義發送詐騙簡訊,一步一步帶民眾操作複委託帳號到境外買港股。去年最猖獗的是香港「仙股」詐騙,詐騙集團鎖定市值跌到港元1元以下的股票,透過人頭去拉抬股價,之後投資人進場,詐騙集團就倒貨套利,民眾一毛錢也拿不回來。也有直接在通訊軟體群組讓「投資顧問」拿出未上市台股讓民眾匯款到人頭帳戶等,這類趁台股熱門時崛起的詐騙件數在去年暴增,無法透過安全機制管控。虛擬貨幣投資詐騙的歹徒還帶民眾參觀機房,並且短時間確實得到報酬來圈入更多資金,最後卻人間蒸發,甚至導致民眾不堪虧損輕生。

《財訊》報導指出,詐騙形態不斷演化。去年底有立委接獲民眾陳情,指接到自己開戶的某民營銀行簡訊,通知必須更改網路銀行帳號密碼以維護帳戶安全,未料卻是釣魚簡訊,密碼遭駭客竊取後登入帳戶並提高非約定轉帳金額,一晚被盜領金額高達六十萬元。由於民眾和銀行雙方都是受害者,此案在立法部門協助下召開兩次協調會才達成共識和解。…(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