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名

「蛤,你要去拉保險喔?」還記得當初剛從事保險業務員時,母親語調和表情流露出的質疑與不解,讓我對台灣保險業務員的汙名化,有了第一次深刻的感受。

這個令人灰心的感受並沒有促使我離職,因為當時的我,始終相信銷售保險是一種專業與責任,然而,隨著在職涯上不斷遭遇的異樣眼光,以及親朋好友間不斷傳來的閒言閒語,業務員社會地位低、普遍不被認同的念頭,漸漸地就像是氣球一樣不斷膨脹,但我始終沒有明確的答案。

直到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日前於開學典禮的一句話「我又不是頭殼壞掉,叫學生去賣保險」終於戳破我腦海中,早已充滿疑慮瀕臨緊繃的氣球,「碰!」我幡然醒悟,保險業務員在台灣的汙名是存在的事實,且非常嚴重。

儘管施光訓於隔日馬上自稱「失言」並致歉,但我並不覺得那只是未經思考、不慎脫口而出的發言,施光訓一直任教於財經系,對金融產業相當嫻熟,必定瞭解保險業務員的生態,他的「失言」並非偏見,只是點出現狀。

「低學歷、沒有專業,只會拉關係」就是保險業務員的在台灣遭汙名的現狀,而汙名就像是烙印一樣,深深地刻在業務員的身上。

或許有人會不以為然認為,業務員素行不良是自作自受,但其實追根究柢,業務員只不過是扭曲的銷售系統下的受害者,壽險公司才是真正始作俑者。

事實上在早期,台灣壽險公司剛起步時,面臨嚴重的人才荒和業務瓶頸,因此,壽險業想出一個聰明的辦法,沒有資格限制、用各種名義廣招業務員,並在沒有任何保險教育的情況下,要求向親朋好友兜售「人情保險」,效果意外地好,壽險業規模大幅成長,就在當時政府的默許下,獨特的「人情保險」行銷系統逐漸深根在台灣壽險業。

可想而知,在當時還未有業務員管理規則,和《保險法》尚不完備的時代,根本不具保險知識的業務員,在壽險公司的業績引導下,利用人情不當銷售、甚至教唆騙保,以至於保險公司拒賠等糾紛層出不窮,也讓保險業務員就此汙名化。

時至今日,縱使保險業務員相關管理法令規定已趨健全,但其實不難發現,壽險業銷售的「核心」仍建立在「人情保」上,改變的只是銷售技巧更加精緻,而正也是這套系統讓台灣壽險業的滲透度高居全球第二、保險密度衝到全球第十,遠勝其他保險大國。

「人情保」行銷系統就像是滾輪一樣,迫使保險業務員不斷的奔跑,期盼以更快的速度獲得更大的成就感,但若沒有自覺,就永遠也擺脫不掉被強加在身的汙名。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10月號(334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