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氣全消的夏日涼補秘笈

讓人汗流浹背的悶熱天氣,屢創新高的溫度蒸得人頭昏腦脹,炎炎夏日有哪些方法可以消暑解熱,又不會傷身呢?又有哪些治療與湯藥,特別適合夏天調養生息?兩位中醫師連袂出擊,提供盛夏熱浪中健康又消暑的養生之道!

就讀高中二年級的阿凱熱愛戶外運動,尤其喜歡在揮汗如雨的運動過後,牛飲一大杯冰涼的飲料暢快解渴,不料近來開始頻繁地咳嗽,晚上睡覺時,也會感覺到胃部絞痛難耐,經由中醫師診斷後發現,肺氣與胃氣都已經被寒氣侵害,原因就出在那一杯杯牛飲入肚的冰涼飲料。

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理事長吳明珠醫師談到,夏天一到,類似的病患就會增加,許多青少年自恃身強體壯,喜歡吃冰、喝冷飲,殊不知這些寒性的食物,不但無法消暑,還會損害體內臟器的健康。
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理事長吳明珠

了解體質 對症下藥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醫師指出,中醫的體質會受到先天與後天的影響,一些日常行為與飲食會影響體質,隨著體質的改變也會引發許多疾病。而人的體質好比象限上的座標,分成寒、熱、虛、實四種,但體質又並非單獨存在,寒與熱、虛與實,都是相互對應。

陳潮宗談到,四種體質各有不同的特性,寒性體質的人容易手腳冰冷,便溺的顏色較為透明,或是因為寒氣入胃而感到胃痛;熱性體質的人,脾氣暴躁容易不耐煩,面紅發熱、口臭口渴、容易便秘;虛性體質的人,容易心悸失眠、淺睡多夢,講話有氣無力,活力不足,多汗體力差;實性體質的人容易有身型較胖較壯,精力過於旺盛亢奮等現象,中醫所進行的體質調養,就是讓身體運行回到象限的正中央,順暢和緩地運行。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

輕甜湯、藥方飲 生津解渴補元氣
夏天悶熱的氣候,體內濕氣較重,陳潮宗指出,體質偏熱的人若又結合外界濕氣,手腳就容易長出汗疱疹,皮膚也容易過敏。必須用消熱去濕退火氣的湯品、飲品與治療,也要少喝甜份高或冰冷的飲料,雙管齊下才能收其療效。

在湯品方面,吳明珠最推薦綠豆薏仁湯與銀耳湯。綠豆可以清熱解毒,薏仁可以利水消腫,加點冰糖就風味十足,是盛夏期間的養生美容聖品。唯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孕婦,因為薏仁會造成子宮收縮,恐影響胎氣,建議可以將薏仁換成小米,功效也不錯。銀耳富含多醣體,可以幫助身體消除暑氣,一方面可以補充水份,另一方面又能潤腸,改善便秘。銀耳湯的做法很簡單,將買回來的銀耳放在溫水中發開,去除尾蒂,加一點冰糖用慢火悶煮,滋味絕佳且口感類似燕窩,或者用調理機將銀耳打碎後,和著開水當成飲料也有相同功效。

藥方飲方面,陳潮宗則推薦生脈飲與酸梅湯。生脈飲的配方是麥門冬、甘草與黨蔘,因為夏天溼熱的氣候會耗損體內元氣,生脈飲可以幫助心血管運作、補元氣,但感冒發燒者不宜;酸梅湯的配方則是酸梅或烏梅、山楂與陳皮,不但生津解渴又消暑,還可以促進食慾。不過,有胃痛或胃潰瘍病症的人最好少喝。

藥方補氣血、舒緩心神
陳潮宗表示,曝曬在烈日下,身體容易流失水分、傷損元氣,不妨用補藥養生。例如燉煮當歸、熟地、何首烏後,將湯汁拿來炒菜,不但可以增加菜色風味,也可以補足氣血;將白朮、黃耆、紅棗加入雞湯中燉煮,則可達補氣功效;火氣大的人可以選用鱉甲、百合根、西洋蔘等藥材,滋陰降火,舒緩緊張的心神。

每個人體質不同,進補的需求也不同,陳潮宗提到,若一家人要同時進補,可以選擇較為中性的補藥,如四神湯就很適合闔家享用,唯有孕婦要避免攝取,以免影響胎氣。

中醫治療的保險理賠
隨著調養補身的概念越來越普及,民眾在治療癌症或心血管疾病時,也會採用中醫治療。壽險公會理賠小組委員李俐圜指出,保險公司不會因為保戶就醫的診別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賠標準,但是中醫治療的保險理賠的確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

李俐圜說,無論中西醫,凡持有健保合格執照的醫療院所提供的必要治療,保險公司都不會拒賠,但自費購買養生中藥材,並不符合必要治療的定義,且已違背醫療險損害填補的精神,針對這種情形,保險公司就不會理賠保險金。

由於中醫治療容易產生保險理賠漏洞,保險公司在處理這類理賠時往往比較小心,有時候難免會讓保戶認為保險公司在蓄意刁難,因此容易造成理賠糾紛。李俐圜指出,從前中醫的理賠範圍較單純,以支付跌打損傷的藥粉藥膏、推拿治療為主,隨著中醫療法推陳出新,在判斷是否為必要醫療行為時,保險公司需要累積更多經驗值,讓保險理賠更為合理、完善。

李俐圜表示,中醫治療漸受重視,保險公司在進行核保時也應與時俱進,目前保戶投保時的健康告知仍以西醫的就診紀錄為主,未來中醫診療紀錄也應列為核保依據,才能讓醫療險的核保、理賠機制更完整。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7月號(259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http://www.rmim.com.tw,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