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危機引爆「中國芯」行情?



最近關於「中國芯」的話題正熱,隨著美中貿易戰的主戰場轉移至高科技領域,熱度還在持續加溫。如何造出「中國芯」,是中國各界從上到下都很急的一件事,只要一提到「集成電路」一詞,就會立刻引發公眾關注。這種急迫性和危機感,明顯是來源於中興通訊事件,一家千億營收的公司,尚且因為缺幾顆芯片而面臨倒閉危機,中國還有多少家企業也同樣暴露在危險之中?

缺芯症候群

國際科技大廠的晶片自主化,以Apple、Google起步較早,中國科技巨頭BAT以阿里巴巴的動作最積極。日前阿里宣布收購中天微,對外宣示了自己做芯片的決心。另一家宣示投入芯片自製的是格力電器,但是在消息公布後,股價在兩天內跌了十五%。

格力是中國前三大家電公司之一,空調業務占總營收接近九成,去年淨利達二二四億人民幣(下同),年增四五%,手握現金將近一千億元,卻對外宣布不分紅,要將資金投入自製空調芯片。格力不分紅,投資人也不買帳,股價的反應自然很敏感。不過,此一舉動似乎反應出企業界對缺芯的共同焦慮,這種焦慮感又是在中興事件後被明顯放大的。

起初,各界對於如何擺脫缺芯危機,曾經進行廣泛而全面的探討,其中焦點擺在中國的半導體實力與領先者存在多少差距。例如,中國的IC製程技術大約落後世界最先進水準達兩個世代,時間上至少落後三年;再對照台積電崛起的例子,在IC製造端的技術差距通常是越拉越遠。

此外,中美之間的科技實力差距也比想像中大。二○一五年底,當時《中國製造二○二五》剛推出不久,時任工信部部長苗圩在解讀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時,將中國放在第三梯隊,要比肩第一梯隊的美國,至少得再努力三○年。這些話在中興事件後又被拿出來翻炒一遍,藉以佐證中國製造大而不強的現實。

工業實力落差這麼大,陸媒也總結了多項原因,包括工業核心技術的門檻太高,高端製造停留在實驗室等級,風險投資不愛製造業,缺乏人才庫,缺乏技職教育的基礎等等。輿論全面檢討,集體反思的聲音從一開始就占了上風,對中國而言未嘗不是好事。只不過,隨後發生的兩件事,又讓輿論風向出現逆轉。(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8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被動元件季報亮眼抗亂流
◎特別企劃:這些個股站穩季線護城河...
◎焦點議題:蘋果財報完整透視
◎國際趨勢:油價衝上三位數的關鍵是...
◎新股特區:聯嘉訂單能見度到2021年
◎生技園地:生醫產業有「基」之彈
◎重要資訊:近期股東會暨股利一覽表
【最新活動看板】
◎台股不敗的ETF制勝心法,北中南講座
◎跟著全球聰明錢,贏賺英國硬資產講座
◎從《股市總覽》財報數字中發掘值得投資的標的!五月巡迴講座開跑~
◎先探LINE@好友募集中!加入LINE友,好康訊息不漏接
◎訂先探一季13期免費送《高手養成2》乙書
◎訂先探一年52期送 勳風DC變頻節能迷你除濕機!
◎訂先探70期,免費送 【3M淨呼吸淨巧空氣清淨機】
◎2018年萬用手冊全新出刊!好評熱賣中
◎2018年上市櫃春季總覽全新出刊!好評熱賣中
◎財訊快報2018年理財年鑑全新上市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