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萬元最強處理器

發展至今,消費者所注意的重點已不再是高時脈,而漸漸被多核心取代之。舉例來說,翻開大家都看得懂的電腦主機廣告,中央處理器的核心數量,一定用最顯眼的字體標示,表示現在業者認為強調多核心的規格,可以吸引消費者注意。而處理器廠商也配合演出,早期是飆時脈,但目前的趨勢卻是飆核心數,多核心產品越出越快。如果從技術深入,以及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核心數是否跟效能成正比?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造價昂貴的六核心
為了迎合現在「核心越多越好」的市場風氣,其實處理器廠商也付出極大代價。根據AMD官方資料顯示,Phenom II X6內部的「Thuban」六核心晶片,因為採用已成熟一段時間的45nm製程,硬是把9億個電晶體塞進去,讓它的晶片面積(die size)高達346平方公釐,已經成為AMD史上數一數二的「大塊」晶片,也嚴苛考驗功耗抑制的課題。晶片面積除了比Deneb四核心晶片大34%之外,換算成每片晶圓的可切割數量也減少27.6%,可謂所費不貲。

另外,Thuban六核心內建的L3 cache仍是6MB,並不像Intel藉由製程升級,有辦法放入更多的L3 cache,提昇在各種環境下的效能。

如果以核心內部架構設計雷同的情況來看,畢竟兩者都共享6MB的L3 cache,Thuban六核心在單執行緒環境下的表現,應該跟Deneb四核心相同,只剩下時脈高低成為影響因素。

效能級市場暫穩定
筆者習慣把6000元至10000元等級的處理器,稱之為效能級的產品價位帶。如果就目前所見的產品規劃藍圖,再加上一些合理評估,筆者認為自AMD推出Phenom II X6以後,在這個價位帶的市場當中,會穩定一段時間,頂多只有時脈升降的新型號,暫時不會有變化大的新產品。如果預算剛好在這個範圍,現在已經是下手的好時機。

根據主機板業者指出,AMD首波發表Phenom II X6 1090T與1055T處理器,更低階的1075T與1035T已經在廠商的計畫中,大約在今年第三季,就會參考市場狀況推出。
Intel陣營的狀況也差不多,時脈更高的Core i7-880,以及不鎖倍頻的Core i5-655K、Core i7-875K,分別會在今年六月初與七月底依序上市。如果你對這些型號都沒有興趣的話,那就沒有等待必要,可以馬上擬定購買計畫,立刻享受新處理器的效能。

效能王i7-930
在萬元以下的處理器當中,Intel Core i7-930與Core i7-860的時脈都是2.8GHz,兩者表現都相當理想,彼此只差在LGA1366與LGA1156平台的不同。如果硬要比,在14項效能測試項目中,Core i7-930贏了7項,但Core i7-860只贏了6項,另有1項雙方平手。依照這個測試結果,萬元以下處理器的效能王,該頒給Core i7-930。

雖然效能已經分出勝負,如果再把平台性價比,與整體功耗納入選購考量,其實你該選Core i7-860。Intel官方刻意把LGA1366平台定位在高階市場,最明顯的影響就是主機板昂貴,而且另外加一顆X58 IOH(I/O Hub)北橋晶片,雖然提昇PCI-E的通道數,但也讓系統功耗大增,並不符合性價比與電力效率的目標。

如果再細看Core i7-930與Core i7-870的規格,它們都擁有「完整功能」的處理器核心,不像某些較低階型號,廠商為了做出產品區隔,精簡cache容量或部份功能。筆者認為,其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關鍵功能,就是HT技術。在之前的測試結果已經表明,HT可以增加大部分軟體的執行效能,而且能帶來額外的電力效率。即使今天對手是Phenom II X6實體六核心,Core i7在單執行緒程式中還是能贏,在完整支援多執行緒的程式當中,卻又能靠著HT技術產生的8執行緒,不會輸六核心太多,讓整體平均效能可以取勝。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