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熱蘭遮醫學人文行動網 未來醫生的小島啟蒙記

走出教室,深入綠島、偏鄉部落,成大的醫學人文「行動學習」計劃,向半世紀前的醫學生切.格瓦拉看齊,希望透過行動,找回醫學生對人與社會的關懷。



台東綠島,中寮村。

監獄大門轟一聲關上,陽光也被擋在外頭。經過三道依序打開的厚重鐵柵門,成功大學醫學系二年級學生蘇峻逸領著組員,緊跟典獄長黃坤前穿過長廊,來到王字形建築中心三坪大的衛生室。

「下腹會不會痛?可能要抽個血看一下白血球,」螢幕上傳來遠在花蓮署立醫院急診室醫師的詢問。電視螢幕前一位中年、著淡藍獄服的收容人,腹痛如絞地蜷縮在椅子上,監獄裡唯一的護理師正忙著協助進行觸診和台語翻譯。蘇峻逸和組員們則安靜振筆記錄、不時小聲向典獄長詢問遠距視訊醫療細節。


效法切.格瓦拉的啟蒙之旅

帶著睡袋住進綠島國中教室,這是蘇峻逸第二次來到綠島。不過,他不是來度假,而是與成大中文系的蔡宜家、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的張蓉容等五位同學組成跨學科團隊,展開為期十二天的綠島監獄醫療史田野調查。接續去年他和政治、歷史系等七位同學,綠島十六天醫療文化的田野調查。

他們特殊的醫學人文「行動學習」計劃,隸屬於成大社會、科技與醫學研究中心(STM)兩年前開始推動的「熱蘭遮醫學人文行動網」。

「我們希望透過行動,尋回醫學生對於人與社會的關懷,」STM中心主任楊倍昌解釋,隨著醫學技術愈來愈專業、醫院愈開愈大,醫生已不再是過去叫得出名字的小鎮醫師,關於「人」的感受部份更逐漸流失。而傳統的「醫學人文教育」又流於靜態講授,讀再多書本上的文字,往往也只是「隔靴搔癢」。

因此,這項以台南古名「熱蘭遮」(Zeelandia)命名的行動學習方案,就是成大對於醫學人文改革的回應。

目的,是把學生拋到全台灣各地醫療活動現場,例如走進風化街裡的小診所、山區部落的巫醫傳統、外籍移工求醫的病院等,讓「旅行」將學生帶往陌生之處,透過強而直觀的親身體驗,深入思考各地醫療活動、政治經濟社會歷史背景的異同,「親手繪製自己的台灣醫學人文地圖。」

楊倍昌以出身阿根廷上流社會的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醫學系畢業前那趟騎機車沿安地斯山脈穿越南美洲、看見貧窮痛苦與階級不公的啟蒙旅程為例,強調「行動」的教育力量。這趟旅程不只徹底改變了格瓦拉的一生,也改變了拉丁美洲歷史,與一整代理想主義青年的夢想。


激發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

不同以往到偏鄉進行義診與衛教的醫療服務隊,熱蘭遮行動網是讓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社會學田野調查,目的在激起學生觀察、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

「他們自己開菜單、去採購,我們教他們烹調方法,」STM中心助理教授、社會學博士吳挺鋒解釋。實際做法是由學生主動組成跨系團隊(最少必須包含一名醫學系學生),自行提出田野調查主題、並尋找指導老師,評選通過後中心補助約兩萬元的計劃經費,並舉辦兩天工作坊培訓,請來作家藍博洲、社運工作者顧玉玲、《立報》專業環境記者胡慕情等分享專業經驗,協助學生了解研究方法、田野倫理、訪談技巧、紀錄片製作等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