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凡 2個亞洲人 扭轉百年品牌

一個連年虧損、掙扎於垂死邊緣的歐洲百年品牌,在一個台灣人和一個以色列人的手中,重新攀上時尚頂峰。

巴黎,第八區,經過了充滿珠寶誘惑的凡頓廣場,順著協和廣場往凱旋門的方向走去,著名的Rue de Faubourg Saint Honore精品街上,汽車壓在石板路上的聲響,暗示著時間長廊的歷練。

經過了Chanel、Gucci和Prada店門,一個小小的單行道交叉口,三強鼎立:Cartier、Hermes和浪凡(Lanvin)女裝部、浪凡男裝部,各擁街角櫥窗搖曳風華。路人忍不住放慢腳步,因為,這裡是精品世界的一級戰場,而且有世界級的展覽櫥窗待看。


一家店,做一千萬歐元生意

如果巴黎是一個超大型藝廊,浪凡設計總監艾爾巴茲(Alber Elbaz)親手打理的浪凡櫥窗,就是一道不容錯過的美麗風景。這一回,他直接把三月浪凡在巴黎時裝週伸展台上的一件件衣服,隨意陳列。簡單、素雅的洋裝上,掛著出場的號碼牌順序,時裝週的邀請卡散落一地,有一種隨時準備赴宴的氛圍。

打著紫色小領結的店員打開大門。中東籍的女客正在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大落地鏡前試衣,讓人想起浪凡的忠實粉絲──約旦皇后拉妮雅。韓國來的兩個女生,提了五雙鞋正付完帳準備離開,難怪光是一家單店一年就能創造一千萬歐元(約四.四億台幣)的營業額。

這個佔地不大的六層樓,不僅僅是法國百年精品品牌浪凡的全球總部,也是一百二十年前浪凡創辦人珍.浪凡(Jeanne Lanvin)創立品牌時的起點。

三樓的小辦公室裡,珍.浪凡的書桌、椅子都被完好保存。大大的三面落地鏡,和一本本厚厚的設計草圖,也整齊地放在整排白色書櫃上。

戴著黑框眼鏡、打著黑領結、一身黑衣黑褲,卻穿了一雙金縷鞋的設計總監艾爾巴茲,起身微笑迎接來客。

他看起來心情很好,可能是昨晚參加電影《口是心非》首映會時,看到女主角茱莉亞羅勃茲,穿著他設計鑲有水晶碎花的黑色浪凡晚禮服。

當場,艾爾巴茲忍不住問茱莉亞,「妳為什麼穿浪凡?」這位豔光四射的好萊塢一姐回答,「如果我來巴黎,就必須穿浪凡!」


茱莉亞羅勃茲v.s.王效蘭

這個法國歷史最悠久的設計師品牌,由珍.浪凡於一八八九年創立,曾以優雅高貴精工的法式風格聞名於世。但二○○一年當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從萊雅集團(L’Oreal)手中買下浪凡時,浪凡已是一個連續虧損多年、在垂死邊緣掙扎的品牌。

王效蘭接手後,浪凡不但在二○○七年轉虧為盈,且根據去年九月《路透》的報導,浪凡約有一億五千萬歐元(約六十六億八千七百萬台幣)的身價。其中近四成營收來自歐洲,約三成來自美國,新興的中東、俄羅斯市場佔二成,而亞洲則約一成。

艾爾巴茲的設計,加上王效蘭的放手信任,讓兩個亞洲人改變了一個歐洲百年品牌的命運。

艾爾巴茲是猶太人,生於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加、長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歷練於紐約,他的出身與訓練很合這個講究跨文化口味的時尚世界。不過,在艾爾巴茲投入浪凡之前,事業並不順遂,曾經被YSL和Givenchy兩大品牌拒絕,也就等於是被其背後的Gucci與LVMH兩大集團say no。

剛買下浪凡不久的王效蘭,當時人在坎城。艾爾巴茲一通電話打來求見,「那時他已經一年多沒做事,拿著他的press book來找我,因為聽說浪凡賣給了一個東方人。」

初次見面,王效蘭覺得他的設計風格線條簡單、乾淨俐落,談了不到十分鐘,就決定請他來浪凡上班、擔任設計總監。「還好那時留住了他,不然他可能就去了Cartier,因為他也喜歡珠寶設計,」王效蘭回憶。


會做生意的設計總監

一到浪凡,猶太裔的艾爾巴茲就展現了他的商業頭腦,利用旅行中國景德鎮時看到藝術家劉建華的陶瓷娃娃靈感,製作了一系列穿著浪凡女裝的上海陶瓷娃娃廣告。

「別人以為是我大膽讓他推翻原本的廣告宣傳計劃,其實是他讓我省了好幾百萬美元的模特兒拍攝費用!」王效蘭笑說,好的設計師會用生意人的頭腦思考。


艾爾巴茲的設計理念是「根據條件解決問題」。

在一個女人已經什麼都不缺的年代,他回到最簡約的設計,在剪裁上經過許多技巧性的思考,帶出造型簡單、飄逸而呈現自然、率性的現代感,讓看起來像是一片布的洋裝,擁有純真、優雅的個性。

「我喜歡用斜裁(cut on the bias)的剪裁,因為做出來的衣服會像是在擁抱穿著它的女人,」艾爾巴茲形容。

人很容易掉入向世界展示自己才華的陷阱中。但對他而言,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做出一種當女人穿上後,衣服就化為無形的女裝。「讓人只是看到那張臉孔,衣服就是要讓人看起來更漂亮。」所以浪凡店裡的燈光,不是為了讓衣服更惹眼,而是要讓來到店裡的女人皮膚看起來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