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調查/兩岸年輕人互看競爭力 六成五台灣人視大陸人為最大對手

1:22是什麼?它是每年兩岸大學畢業生的比例。台灣每年有25萬名高教畢業生,但中國接近550萬人,以量來算是1:22,如此懸殊,台灣年輕人肯定沒有優勢。

那比質呢?普遍認為,台灣的年輕人具有國際觀、也有較完整的專業知識,在職場上較對岸好。

但事實又如何?《遠見》創兩岸媒體之先,與台灣104人力銀行、Oracle Added Value北京艾德惠研市場調查公司,在兩岸同步進行年輕人競爭力網路調查。在大陸,30歲以下的年輕人是備受尊寵的80後,也就是獨生子世代,而台灣年輕世代也常被稱為不能承受壓力的草莓族。他們如何對看彼此,用12大項指標呈現。


與對岸比,較有競爭力在哪裡?

台灣:高EQ 大陸:企圖心強
當問到與對岸年輕人比,在職場上有哪些條件或能力占優勢時,兩岸首選都是「吃苦耐勞、配合度高」,只是大陸比台灣高出18.1個百分點,達64.7%,台灣僅46.6%。(見頁282表1)

此外,大陸年輕世代自認比台灣年輕人更有競爭優勢的還有「專業能力、一技之長」及「企圖心」。在企圖心上,大陸有37.9%,台灣只有15.5%,這應與目前大陸的經濟與國力持續上升,導致對岸年輕人企圖心明顯比台灣年輕人旺盛。

台灣又有哪些贏過大陸?結果指向「表達及溝通能力」「工作資歷」「外語能力」及「學歷」。特別的是,台灣年輕人自認比大陸有優勢的「EQ」,竟比大陸高出了三倍,達36.1%,大陸只有9%。


與對岸比,哪些能力最需要加強?

台灣:企圖心 大陸:行銷力
再問兩岸年輕人,自己最該加強那些條件與能力?兩岸年輕人均回答加強外語能力,只是台灣的64.7%,高於大陸56.3%。(見頁282表2)

較大差異處在於,32.9%台灣年輕人認為應加強企圖心,遠高於對岸的14.1%,顯示台灣年輕人自覺缺乏企圖心。而對岸有36.1%認為應加強行銷與自我推銷能力,遠高於台灣的17.3%,顯示近年台灣教育在創意、行銷等能力上的加強有明顯成效。


有信心跟國際人才競爭?

台灣:47.4% 大陸:78.1%
兩岸年輕人誰比較有信心跟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競爭?這題,台灣年輕人明顯居於下風。高達78.1%的大陸年輕人表示有信心,其中逾三成「很有信心」。而台灣僅47.4%有信心,非常有信心的僅6.3%,差距甚大。(見頁282表3)

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應與中國近年國力增強有關,反射到中國年輕人身上,也會認為自己在全球中更有競爭力。

台灣年輕人則明顯自信不足,竟然有52.6%沒信心。這可能與近年來台灣經濟實力大減、國家競爭力排名逐年退步,國民自信不足有關。

在英國前後居住七年、讀完碩、博士,去年才返國的親民技術學院幼保系系主任謝佳吟比較,過去大陸留學生在英國行為舉止很低調,但現在不僅人數變多了,更勇於表現,與十年前大大不同了。


哪一國年輕人,是主要競爭對手?

台灣:大陸人 大陸:自己人
兩岸年輕人的最大競爭對手在哪裡?台灣高達65.3%認為是大陸年輕人,遠高於日本14.2%。

而大陸也認為競爭對手還是大陸年輕人(41.2%),其次是美國(22.3%)、日本(21.5%)。(見頁282表4)

大陸高教畢業生每年接近600萬人,找不到工作者的有100萬~200萬人,大陸年輕人要先贏過自己人,才有可能生存下去。至於台灣人,很抱歉,大陸人只有4.6%表示是最大競爭對手。


找工作最優先考慮什麼?

台灣:上班距離與時間 大陸:發展前景
在問到找工作時,最先考慮為何時,兩岸年輕人看法一致,認為「薪水高/福利佳」及「符合自己興趣專長」者最優先考慮。(見頁283表5)

只是台灣年輕人更在意的是「上班距離近」及「上班時間」,比重分別為44.5%及29.9%,遠高於大陸的18.9%及17.3%。這符合不少台灣年輕人「錢多事少離家近」的求職最高指導原則。但也令人憂心,台灣年輕人會不會太好逸惡勞了?

大陸年輕人對薪水雖也很在意,但看重「工作挑戰性(36.5%)」及「產業前景好(25.8%)」。

瞻博科技大中華區副總裁于肇烈以自己在中國北京五年的經驗說,大陸年經人有很強烈的企圖心與挑戰感,「拚搏精神」很強,但現在的台灣年輕人身上已不多見。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年輕人對於工作是否符合自己興趣專長的重視,達47.4%,高於大陸9.5%,顯示台灣年輕人比較強調自我實現。


最想在哪裡工作?

台灣:國營企業 大陸:外商企業
期望進哪種類型的企業工作呢?台灣人首選是國營企業,占42.9%。其次是外商(33%)。這與台灣近年失業率大增,但大多數國營企業不僅是鐵飯碗,待遇福利甚至比公務人員好很多,如中油、台電儘管虧損數百億,但員工都還有好幾個月的年終,讓不少年輕人羨慕不已。(表6)

大陸的最高首選卻是外商企業(40.6%),其次才是國營企業(38.1%),最低的是民營企業(19%)。外商提供更優渥的薪資,讓大陸年輕人趨之若鶩,加上常有出國機會,故成首選。


最想做哪一類工作?

台灣:機械電子 大陸:金融保險
問年輕人想進入哪一產業工作?「機械電子科技製造業」「軍警及政府機構」「影視出版廣告藝文」「金融保險」及「飯店餐飲業」成為台灣年輕人想從事的前五大行業別。(表7)

而大陸年輕人想從事的前五大產業分別是「金融保險」「軍警及政府機構」「機械電子科技製造業」「電信業」及「教育服務業」。

有趣的是,有保障的軍警公務人員都是兩岸年輕人喜愛的工作。另外,台灣由於資訊電子產業發達,而大陸則因金融保險業正要崛起,因此各自成為首選。

除此之外,影視出版、以及飯店餐飲也跳到台灣人的前五名,可見台灣年輕人較偏愛有趣、創意類的工作。而大陸年輕人則對近年即將發達的金融保險、電信、土木建築更感興趣。


想赴對岸工作?

台灣:61.6% 大陸:74.6%
最後問到兩岸年輕人會不會想到對岸工作?均有超過一半以上表示會,其中更有74.6%的大陸年輕人表示想到台灣工作,高於台灣的61.6%。(見頁283表8)

再問到會不會想到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地方工作,台灣有近八成的年輕人說會,而大陸只有七成表示會,似乎台灣人更嚮往歐美等先進國家。(見頁283表9)


老闆要求加班是給機會嗎?

台灣:43.9% 大陸:59.8%
兩岸年輕人在面臨工作壓力及被老闆臭罵的態度有何差別?

當問到如果老闆增加工作量,甚至要求假日加班時。大陸年輕人有近六成認為「老闆重視我,給我新挑戰」,以正面來思考。但是會這樣想的台灣年輕人只有43.9%,明顯低許多。

台灣年輕人30.3%抱著「趕快做完、能交差就好」的心態也比大陸20.7%高很多。台灣人認為「這是沒加薪卻加班,壓榨勞工」的比例也較高。(表10)

今年4月前往北京擔任管理部協理的樂陞科技協理陳珊珊認為,一般台灣人認為大陸人一胎化政策下的年輕人較受寵愛而無法抗壓。但她接觸了大陸研發工程師,發現他們認真、積極,並不如想像中地「草莓」。特別是在團隊精神上,不會有獨善其身的情況。

不過,如果是因工作失誤而被老闆臭罵,兩岸年輕人的反應難得一致。八成六皆表示「學到教訓,下次改進」。一成則抱持「聽聽就算了」,極少數有「大不了辭職」的消極看法。(表11)

如果在工作上與同事不合,引發衝突,兩岸年輕人則有些微差異。66.7%台灣人及52.6%大陸人認為「和諧至上,避免爭辯」。但有三成的大陸年輕人會「據理力爭」,高過台灣人的13.6%。顯示大陸人較勇於爭取權益,台灣人則較持中庸之道來處理。(表12)


想追求什麼樣的人生觀、成就感?

台灣:自由樂活 大陸:家庭觀重
人生目標,追求的夢想,兩岸年輕人也有不同。

台灣年輕人的人生夢想及目標第1名是「自由自在」(42.2%),比大陸的34.1%高出8.1個百分點,其次是「家庭美滿」和「工作穩定」。這與台灣近年倡導「樂活主義」有關,名利富貴雖重要,但隨意生活、享受天倫成為年輕人新目標。(表13)

比較起來,大陸年輕人對「家庭美滿」更重視,近三成。「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及「成為創業家」的比例均比台灣高,顯示大陸年輕人的創業、冒險精神比台灣強烈。

對成功的定義,兩岸年輕人也不盡相同。台灣認為成功是「實踐自己的興趣」,達36.2%,比大陸高出近10個百分點,其次為「擁有專業技能」及「高薪」。而大陸則在「實踐自己的興趣」「擁有專業技能」及「高薪」三項平分秋色。這也代表大陸年輕人較以財富及名利來做為成功的定義。(表14)


是否樂觀大陸未來五年發展?

台灣:86.6% 大陸:92.6%
問到對大陸未來五年經濟發展,台灣人有88.6%「樂觀」。大陸人「樂觀」更達92.6%,其中44%表示「很樂觀」,比台灣人更看好大陸。(表15)

在「形容大陸人的特質」上,兩岸也有差異。台灣年輕人認為大陸人「勇於自我表達」(44.6%)「積極、自信」「按部就班」及「靈活」。不過大陸人看自己,僅11.3%認為自己「勇於自我表達」,但「按部就班」「幽默風趣」「靈活度高」的比例又比台灣人看大陸高。(表16)

希望兩岸年輕人第一次互看大調查,有助於瞭解彼此,更利於未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