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若沒學生怎麼貢獻宇宙精神?

「我們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當年台大校長傅斯年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多數人雖不大瞭解他援引哲人史賓諾沙(Baruch Spinoza)的「宇宙精神」到底指什麼,至少這句會讓人對一個大學校長肅然起敬——他們的職業是與一種聽似神聖崇高的目標結合。
本刊資料
不過,最近台大校長競爭中,大家關注的議題一點也不形而上,卻是庸俗的金錢問題——到底誰的募款能力比較好。當國家挹注教育的資源愈來愈少,大學校長得為學校自謀生存,選校長就像企業在遴聘CEO或CFO,有錢好辦事,才能談宇宙精神。
三十多年前,台灣的大學校園在爭取自治,要擺脫威權政治操控;最後教授爭取到治校權,大學校長選舉也實現了。只是當年爭取治校權的教授應沒想到:大學掙脫了政治魔爪,卻面臨一樣殘酷的市場大潮沖刷。
大學要經費,更需要學生,而少子化對台灣高等學院衝擊嚴重——從二、三線學校的大學部到一流大學的研究所,都因招生不足而搖搖欲墜。
少子化加高齡化已成為嚴重國安議題。明年台灣進入「高齡社會」,約七個人就有一個老人。人口問題不再是遙遠而冷門,它正影響台灣每個層面,社、經、文教,甚至牽動政局。從托育到安養,從搖籃到墳墓,從個人理財到國家財政,方方面面都需要拿出政策,進行規畫。而當日本以特命擔當大臣因應少子化,台灣藍綠還在為托嬰政策口水戰。
最後要告訴您,一場影響到每個家庭的商戰正在升溫——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的大腕們,正在爭奪你家的電視遙控器。面對這場電視風暴,做為消費者的你我,該如何保障自己收視權益?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09期〉https://goo.gl/QFdh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