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政府牛步,民間快跑 民間救災效率遙遙領先政府

政府的救災反應,看在民間團體眼底真的祇有一個「慢」字,從「八八水患」一開始,紅十字會便動員志工、救災車輛、橡皮艇前往屏東縣重災區,協助當地消防局進行搶救,十七日下午起在各災民收容所發放五千元的慰助金。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習慣「大有為的政府」的宣傳,然而,政府的治理能力始終趕不上社會的進步與複雜化。尤其在解嚴之後,台灣的民間社會力量不斷勃發,不管在社區營造、群體權益的維護,還是災難的救助上,民間力量往往超越政府許多。
在這次「八八水患」中,大家都發現,全台各地數不清的民間救災團體所發揮的救災力量,往往大過於政府,甚至走在國家機器前面;不論是有形的物資提供,抑或是無形的精神撫慰,都串成一則則值得表彰的事蹟與感人故事。相形之下,讓人不禁要問,馬政府你的救災時速是多少?


民間團體動員

重視心靈輔導

知名的公益團體世界展望會這次就全體總動員投入救災行列,預估三年將投入五億元救災,主要救災任務包括:民生物資的提供、清潔環境、災民心靈關懷,之後會協助災民申請相關補助、重建家園等。
該會東區辦事處主任陳雅玲說,展望會長期受助的一位小男生,原本今年剛考上第一志願台東高中很開心,滿心期待在高中參加熱舞社,但現在家園全毀,對家境貧窮的他來說更加雪上加霜。「他逃難時祇背著一把心愛的吉他,而在介達國小的安置中心,還邊彈吉他邊唱歌給其他災民聽,撫慰災民的心,讓他們對未來仍充滿希望」。
南區辦事處主任陳維智則強調,如今在災區的小孩更需要受到關心,他說,大人心情不好,可能會有打小孩出氣的家暴產生,或是忙著救災,安置所人蛇雜處,也有可能會發生性侵害問題。
事實上,展望會也陸續在災區設置「兒童天地」,陳雅玲說,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峰鄉現在已經陸續成立。上周有台北大學社工系的同學幫忙,本周則有教會志工持續接力,希望藉由品格教育、繪本、遊戲團康、課業輔導等內容設計,關心兒童生理、心理健康,以及趕上暑假開學前的功課進度。
談到當地災民的生活,陳維智印象最深刻的是原住民的樂天。他說,「原住民都能苦中作樂,有時會說說笑話,自娛娛人」,同時,原住民對宗教信仰很堅持。他說,有些原本被臨時安置在廟宇,但因為信仰基督教,所以展望會又協助他們移往教會。
他進一步感嘆,「原住民生活和山地息息相關,在平地安置不容易,而且對於所承襲的祖靈文化,隨便從一個地方安置到另一地方,會有失根的感覺」。
……〈全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