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二二八】國家寶藏在美國 台灣鄉民手機挖寶

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國史館發表《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新書,書中選譯並解讀美國國家檔案館、澳洲國家檔案館、聯合國檔案館當中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資料。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表示,這是國內繼葛超智(George H. Kerr)文書之後,再一次有系統地找出海外的二二八檔案。

藏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的台灣

在此之前,已有愈多歷史學者肯認美國檔案對於台灣史研究的重要性。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蘇瑤崇指出,戰後台灣歷史發展當中,美國是背後推動的另一隻看不見的手,而美國國家檔案館中對於戰後初期台灣的相關紀錄,提供中文資料所缺乏的觀點。
日本、菲律賓與韓國等在戰時、戰後與美國密集往來的國家,都有國家級的美國檔案徵集與研究計畫,日本甚至從一九九○年代起就有團隊直接駐守於美國國家檔案館蒐集資料;相較之下,台灣並沒有國家級的美國檔案徵集計畫,都是仰賴個別學者的研究計畫才有機會赴美蒐集、調閱相關檔案。
海外有許多台灣史料,除了國史館發行新書,許多鄉民自行前往美國挖寶。攝影/柯承惠
除了專業史學者,一群熱血的旅美台灣人就已經跑在前頭。常常天尚未亮,一群美東台灣人就從紐約前往馬里蘭大學旁的美國國家檔案館二館,他們要去尋找「國家寶藏」。
電影《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中,所有人都想盡辦法進入美國國家檔案館盜取《獨立宣言》的真跡,進一步解讀文件背面的密碼,找出藏在城市某處的巨額寶藏。而在真實社會中,對這群旅美台灣人來說,美國國家檔案館當中數千萬筆與台灣相關的資料就是「國家寶藏」。
二○一六年夏天,旅美多年的台灣人蕭新晟與一群在美東的台灣人共同在紐約的g0v黑客松提出「國家寶藏」計畫,希望到美國國家檔案館、國會圖書館等檔案典藏地,翻拍海外台灣相關史料,製成圖檔、文字化、標籤、翻譯、除錯,甚至將任務遊戲化,讓有興趣的台灣人都能出一份力,建立一個數位的、開放的海外台灣史資料庫。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17期〉https://goo.gl/Crr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