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川金會是理性還隨性?

一位資深財經記者說,當年跑新聞時,曾認為部會首長提出一個政策時,背後總經過嚴謹規畫、作業。即使首長們對政策說明不多,但做為記者的他,總會在新聞版面上用心解釋政策、甚至辯護。
這個記者並非想當傳聲筒,而是當時相信官僚體系應該是理性的,決策過程是科學的。當然,後來見識多了,也知道決策並非全如此。不只台灣的部會,全球最有權力的政治領袖,其作為也可能如此。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決定與北韓領導金正恩見面,讓全球震驚。柯林頓(Bill Clinton)時代歷經多次與北韓交涉,想促成雙方正式會談卻未成功。小布希(George W. Bush)時代透過北京牽線,與北韓舉行三邊會談、六方會談,最終還是未讓北韓就範。如今,怎麼川普突然將成為首位與北韓舉行高峰會的美國總統?
多數人會相信美國這個資源豐富、制度上軌道的國家,外交政策一定有充分幕僚作業、兵棋推演、「十八套劇本」都準備好了。不過,從美國進軍阿富汗、伊拉克事後被揭露的資訊可知,美國對這些軍事行動其實事先並無萬全準備。
如今,也有人理性推論,美國應掌握了南、北韓的接觸談判過程,最後川普水到渠成再收割成果。不過,從川普的作風應可較確定地說,這個決策是率性而為的。
川普的任意隨性,卻可能達成前人達不成的目標。而任意隨性下的政策卻已產生重大衝擊。受到衝擊的中國,領導人是否會經過某些縝密的戰略戰術規畫,才回應川普的挑戰,或者也是率性任意?
不論川、習兩人接下來是理性或隨性接招、出招,都將對東亞地緣政治產生衝擊──受衝擊的當然包括台灣。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19期〉https://goo.gl/rzeT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