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肖建華:每個太子黨都有價碼 博智標下南山人壽,幕後藏鏡人呼之欲出

競標南山人壽過程中,外界對博智金融的質疑從來沒少過。擅於「用錢養權」的肖建華和中國太子黨關係匪淺,在台灣,肖建華的網絡布局之綿密,甚至滲透進了立法院。經濟部雖表示,若查出博智背後有中資,依法將不予核准。但法律疏漏重重,難免不會縱放大魚。

台灣近年來最大的金融收購案--南山人壽招標日前確定由博智金融得標,過程中不斷傳出中資介入疑慮,雖然博智金融董事長麥睿彬、董事總經理吳榮輝對傳言皆大力否斥,吳榮輝還在媒體上說出「我最討厭中國人!」「契約中明訂,祇要查出來有一毛錢是中資,我一‧六八億美元全部被沒收!」但據信整體收購案的幕後出資、操盤手即為中國炒股大戶肖建華,立委高志鵬也間接證實此事。
高志鵬表示,他在九月九日召開記者會,質疑博智金融的資金來自中資後,不久即接到肖建華託人傳來的訊息,聲言「大家可以交朋友」、「價錢好談」,為肖建華關說的除了記者、立委,還有同黨同志,其中,立委「還不祇一個」。可見肖建華在台灣的網絡布局之綿密,甚至滲透進了立法院。


太子黨的金錢遊戲

中策突然增資,意圖明顯

原本高志鵬的指控雖非空穴來風,但畢竟缺乏實質的有力證據,肖建華財大氣粗的躁動,反而讓自己露出狐狸尾巴;高志鵬強調,若非真有中資介入情事,肖建華何須急急忙忙要用錢來封住他的嘴巴?
事實上,整起競標南山人壽過程中,外界對博智金融的質疑從來沒少過。
博智金融團隊是由博智金融和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團一起組成,吳榮輝和麥睿彬同時都是兩家公司的董事。但連年虧損的中策集團,今年六月突然公布一項大型增資計畫,欲「物色潛在投資機會」,將原本約兩億港幣的股本,擴增至新台幣三百億元。現在看來,標的很明顯就是南山人壽。
這次南山人壽得標的博智金融集團,中策出資高達八成,集團名稱中卻未見一點中策的影子,是否刻意隱藏集團成分,低調行事,相信也和肖建華未曝光的中策大股東身分頗有關係。
外界傳言,博智金融董事總經理李聞雷,是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的兒子;加上與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之子曾偉交情良好的肖建華。高志鵬質疑,博智資本不但具有濃厚的中國太子黨色彩,「甚至可能根本就是中資集團」。
另外,博智金融團隊之一的博智資本總裁宦國蒼,同時也是中國大陸國有企業「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北京發展(香港)有限公司」的董事,他素來和肖建華交好;據瞭解,博智資本的資金,亦同樣來自「北京控股有限公司」。
肖建華的名字在南山人壽招標疑雲中一再出現,出資、掌舵、關說,肖建華究竟是什麼人?有什麼能耐?
肖建華自小就是天才,年僅十五歲跳級考取北大法律系;二十七歲執掌上市公司華資實業;三十歲以華資實業基礎,打造出「明天系」集團。一度控股、參股六家上市公司、六家商業銀行、六家證券公司以及浙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等十多家金融機構,旗下相關聯公司數十家。業內人士估計,肖建華的資產,可能達上千億元之鉅。


用錢養權建立關係

披上港資外衣,吃下日盛

這位低調的超級富豪炒股起家,擁有多家證券公司,如遠東證券、太平洋證券、新時代證券等。肖建華極度重視金融資產,畢竟這是一種累積最快的生錢方式,而厚實的資本,正是肖建華往前拓路,收購資產、人心的最佳工具。
肖建華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包括:「每個人都有價碼,北京每個太子黨都有價碼。」、「在大陸沒有我搞不定的事。」過去擅於「用錢養權」的肖建華和中國太子黨關係匪淺,和證監會多名高幹也來往密切,共同上下其手。其中最為人知的例子就是太平洋證券一案,肖建華也因此案踢到鐵板,涉及內線交易,在遭調查前夕,暗地潛往加拿大躲避。
近年肖建華前來台灣發展,將台灣當作他的「反攻基地」。他化名「張銘」,南來北往四處「奔波」,企圖在台灣再造他綿密的政經關係大網,希望藉南山人壽東山再起。但據瞭解,目前大陸當局已將他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使素來低調的肖建華更顯得神龍見首不見尾。
肖建華今年四月透過美國公司,將資金迂迴地由香港轉出,巧妙地披上港資外衣,規避台灣禁止中資進軍金融業的規定。肖建華成功吃下日盛金控,持股三六%,成為日盛金最大股東。
不過才半年時間,肖建華又對南山人壽出手。這次牽涉到的金融、社會問題,可不是日盛金控可比擬的。


挑戰中資進保險業

涉及社會問題,影響面廣

南山人壽是台灣市占率第二的壽險公司,擁有四百萬保戶,以每保戶約有三個人資料來計算,標下南山人壽等於掌握全台灣一千兩百萬人的個人資料;且南山目前擁有新台幣一‧五兆資產,淨值超過一千兩百六十億台幣。可以說擁有南山人壽,就擁有足以左右台灣股市、房地產價格的能力。
若是未來由博智金融取得南山人壽經營權,加上肖建華過去「用錢養權、以權賺錢」的政商運作手法,高志鵬擔心,肖建華出手南山人壽,極可能是為了個人私利著想,得手後炒作掏空,以肖建華厚厚的前科看來,實在引人憂慮。
高志鵬指出,經濟部所公布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所允許可投資產業的一百九十二個項目之中,分別是製造業開放六十四項、服務業開放一百一十七項、公共建設開放十一項,在這些開放的項目之中,完全沒有金融壽險產業的項目。
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也尚在討論階段,即使博智金融用迂迴的方式標下南山人壽,但濃濃的中資背景,在現行法律限制沒有放寬陸資來台投資金融業與保險業之前,金管會應該密切注意此一標售案的發展,嚴加把關,不可有模糊空間。
事實上,私募基金營利至上,常常短期內移轉標的經營權,以求最大獲利。保險事業牽涉到保戶的健康、照護,容易引發大規模的社會問題,讓私募基金投資保險,本就是件該禁止的事。
經濟部投審會表示,根據現行「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規定,金融業及保險業仍未開放中資投資,因此若審查出博智金控背後有中資,依法將不予核准。但該辦法的依據、審核方式皆疏漏重重,難免不會縱放大魚。


政府機關無法可管

日後掏空潛逃,不無可能

耐人尋味的是,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十月十五日針對此案發言表示,是否有中資問題,應由主管機關審議處理,但也不是「有一塊錢中資就不行」,而要看有無「實質的影響」,必須交由專業權責機關認定。
何謂「實質的影響」?對於有沒有中資,專責機關幾乎無路可查、無法可管,甚至還有要求博智金融簽「切結書」保證,若查出中資再加以處罰的亡羊補牢消極作為。對這些疑慮,金管會主委陳心裡不會不知道,陳面對質疑時,說出金管會將要求博智金融七年內經營權不得變動,但也坦言「祇能道德勸說」。
既然法律並未強制規定,陳何出此言?高志鵬直言:「一定是嗅到了一些不尋常的味道。」
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十月十四日明確表示,金管會要求博智金融七年內不能變更經營權,此一要求不能祇是道德勸說,金管會應從這個新個案開始,訂定保障保戶權益及確保穩定經營的相關規定。行政院在此刻做出強硬宣告,顯示對肖建華進軍南山的態度立場,不言自明。
肖建華的金錢攻勢鋪天蓋地,據傳連南山人壽工會都在收買的名單之中,高志鵬憂心,在現今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大家祇能束手無策眼看爭議人物入主南山人壽,甚至日後掏空潛逃都不無可能。
尤其,在馬英九不交代、不表態的狀況下,金管會的官員衡量兩岸情勢,容易過度揣摩上意,私自放行。「這些到最後也都是馬英九的責任。」


金管單位別再坐視

可能金融危機,防患未然

雖有法規擋前,但中資以「形式合法,實質違法」的各種管道進入台灣,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南山人壽收購案的隱雷打出MOU目前遭遇的困難與矛盾:若一味拒絕陸資,簽訂MOU就毫無意義;若要以開放陸資做為MOU的談判籌碼,眼前偷跑的機構抓不勝抓,更別提金管單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鄉愿心態。手握如此不具價值的籌碼,台灣在談判桌上已先輸掉一半。
以肖建華的背景,若是藉著鑽營台灣的法律、法規漏洞,加上四處收買人心,政府就任由博智金融拿下南山人壽的經營權,這是不是意味著,光是肖建華一個人,就可以打敗台灣的政商體系?甚至以肖建華高人一等的智商,在得手南山人壽之後,或許還會譏笑台灣人真好收買、台灣人的腦筋真是笨?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肖建華被視為中國股市的十大炒手之一,更因為中國太平洋證券的弊案造成許多高官下台,博智金融入主南山人壽花了二十一億五千萬美元,未來他們要撈多少錢回去?我們不在乎若是出事,可能導致多少台灣官員下台,我們在乎的是四百萬保戶的權益怎麼辦?是否可能引發後續的金融風暴,並進一步動搖國本?
在八八水災期間,馬劉政府被民眾抨擊冷血、冷漠、不作為,經過內閣改組之後,針對博智金融的收購南山人壽,政府應該拿出魄力,應該積極有所作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