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台灣 經典·深度·挑戰

台灣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單車不只是用於旅行,也是在地的生活工具,值得旅人安排一趟騎行散策,穿梭城市、漫遊鄉鎮,或挑戰3,000公尺山岳,用單車串起精彩旅程。

清晨四點半,天還未亮就出發。騎著單車來到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的地標——希望之泉,等待第一道霞光,為單車之旅揭開序幕。
「當陽光灑落大地時,你會驚嘆『哇!好美。』」這是推廣「五感」騎車的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創辦人林惠忠,一早在台北河濱自行車道,靜享河岸風情與日光交織所激盪的放空心情時,發自內心的讚嘆。
同樣是迎接旭日,「在基隆澳底漁港看日出,太陽從基隆嶼升起,心中的歡欣媲美在玉山或阿里山迎接『鑽石級日出』。尤其在海堤上看著太陽蹦出來,真是美!」但林惠忠補充:「你一定得晨起等待,才能看到這個美景,值得!」
台灣是單車製造大國,有了產業奠基,交通部與各縣市政府聯手佈建自行車道, 2012年台北市政府率先啟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開啟低碳騎行風潮,現在有甲租乙還的租賃服務,許多風景區、景點也有民營的自行車租賃站,民眾想騎就騎,相當便利。
「若加上雙北市及縣市政府鋪設,目前全台有9,354公里自行車道。」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說。全台自行車道漸趨完備,騎乘風氣興盛,民間也有熱情的單車族成立「單車學校」,推廣安全騎乘的觀念與技術,車友也開發許多賞景秘境,使得單車旅遊路線繽紛多元。
交通部因此以環島自行車道為主幹,串聯13個國家風景區,還結合地方特色景點,搭配鐵路幹線,打造濱海、河岸、環山、山岳、田園、離島共6類型、16條多元自行車路線,並建置「台灣騎跡」單車入口網站,提供查詢騎行路線及自行車競賽、活動資訊。從清晨到黃昏,從城市到鄉鎮、部落,從大山到大海,總有一條單車路線,可以滿足旅人恣意馳騁的快感,或深度探索的樂趣。

無論山海或城鎮,皆有一條單車路線,可以讓人享受追風的快感。


經典台灣單車路線

但是,這麼多騎行路線,該如何選擇?曾任KHS單車學校旅騎部的專業單車旅遊達人黃志平說,一日單車散策向來是微旅行的首選,無論是騎在市區觀光,或是深入鄉鎮探索在地,車友可以隨心地走走停停,感受在地文化;短天數者可以安排南部或東部賞大山大海。近年單車界最夯的路線是環島,9至14天就可環騎台灣;專業路線可以挑戰攻頂單車百岳之一、海拔3,270公尺的武嶺。
黃志平推薦單車遊台灣的經典路線:北台灣必定要體驗完善的河濱公園自行車道,例如從大稻埕碼頭出發,往北騎到淡水碼頭、往南到新店碧潭,在都會區享受河岸景緻,有御風踏青的舒暢之感。
中部則可環騎CNN網站評選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路線之一的日月潭公路;南部騎行國境之南的恆春墾丁,擁抱藍天、海洋與古城;東部花東海岸則是領略山巒海色的慢活時光。離島的金門自行車道串連歷史建築與戰役古蹟,是認識閩南文化與戰地風情的穿越時空之旅。
他說,車友可以自由行,或透過專業的路線規劃師客製行程,或搭配保母車隨行補給,他舉例,精華路段深度騎,一般路線改搭車,或利用鐵路加鐵馬的雙鐵移動,變成一趟單車輕旅。若是腿力不足,也可以租借日漸普及的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悠閒騎、輕鬆玩。另可分段騎,想騎、愛騎車的旅人皆可完成騎行的想望。

台灣擁有景色優美的海岸線,騎在濱海自行車道可飽覽無敵海景。


環島一號線,享受奔馳快感

說起單車環島,最方便的路線是騎在有「單車國道」之稱的「環島1號線」,這是快速環島的圓夢路線,主線全長960.8公里,從松山車站0 KM起點啟程至屏東,接著往北走東海岸,蘇花段因多落石,可搭乘台鐵。「環島1號線」沿途有補給站,預估9天至14天可環島一圈。
主幹線環島1號線+25條串連鄉鎮的支線,構成「大環島」路線,長約1,200公里以上,車友可以從環島支線岔出,探訪台灣八景之一的南投日月潭、嘉義故宮南院、恆春墾丁、國家風景區等知名景點。
考量腳力不同,交通部觀光署規劃11處兩鐵(鐵路+鐵馬)轉運站,例如松山車站,兩鐵接力就可以分段完成環島旅程。需留意的是,目前旅客攜單車搭台鐵須事先申請。

攻頂武嶺

武嶺,合歡山主峰,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也是單車騎士心中的聖山。這裡視野遼闊,晨昏之際有翻騰的雲霧,白天賞壯麗的山景,夜間可觀星;夏天賞花,冬天賞雪,美不勝收。
近年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每年舉辦「台灣自行車登山王」(KOM)挑戰賽,從花蓮七星潭的太平洋濱,經高聳深邃的太魯閣峽谷,直達武嶺,全長 105 公里,道路有許多曲折蜿蜒的彎道。海拔則從0公尺至3,275 公尺,必須通過多個不同的氣候帶才能攀登頂峰,法國最大自行車雜誌《Le Cycle》曾將這項賽事列為世界10條最艱難和最美的50條自行車賽路線之一。觀光署說,這條風情萬種、瞬息萬變的「朝聖級」路線,值得前來挑戰。
「挑戰與悠閒騎車的心情、收獲完全不同。」林惠忠說。他推薦登武嶺的休閒賞景路線;從花蓮觀雲山莊出發,騎行台8線5公里的緩坡暖身抵達大禹嶺,再騎10公里到武嶺。「別小看這10公里,海拔就爬升710公尺,已是『環法等級』,沿途盡是開闊視野與峭壁峽谷風光,你會讚嘆台灣怎麼那麼美啊!」他說。

日月潭環潭自行車道

中部的日月潭是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海拔748公尺的中高度,造就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公路總局在此開闢的環潭自行車道,2014年與日本「瀨戶內島波海道」締結姊妹自行車道,相互推廣自行車活動與觀光。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說,連結水社至向山遊客中心的向山自行車道,有段長約400公尺的「水上自行車道」,騎行於此更有水上行舟之感。旅客可以在伊達邵碼頭老街飲食補給,品嚐邵族風味餐,啜飲知名的日月潭紅茶後再出發。

深度+秘境

「若是深度旅遊,就從認識首都開始。」林惠忠推薦騎進巷弄裡,尋訪在地日常,他公布自行開發的113條單車秘境路線,首推騎乘台北基隆河左、右岸河濱自行車道;在左岸欣賞25層樓高的希望之泉噴泉,在右岸走訪調和自然與公共藝術、建築設計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是一條暫離塵囂的騎行路線。
遊客也可以從大稻埕出發,先逛逛百年前台北的商業重鎮、如今是新舊融合的迪化商圈,再沿著大稻埕碼頭的河濱公園自行車道前進關渡碼頭、淡水漁人碼頭,或搭渡輪前往八里左岸,享受多元的河濱遊憩樂趣。
若腳力夠,林惠忠推薦挑戰台北市「騎行路線」最高海拔的大屯山助航站(標高1,076公尺);從捷運關渡站出發,沿途可欣賞大屯火山群的火山地質,還可遠眺關渡平原,接著走巴拉卡公路到北海岸,再前進淡水漁人碼頭,全程70公里,是一趟飽覽北台灣風情的充實之旅。
東北角海岸的貢寮、福隆、澳底很適合小鎮漫遊;走訪雙溪、瑞芳與金瓜石,在102公路上的山之巔賞無敵大景;到瑞芳、基隆訪礦鄉,認識百年前北台灣的煤礦業發展歷史。

太魯閣沿途,盡是令人讚嘆的壯闊山巒、深邃峽谷與氣勢雄偉的山景。(林格立攝)


徐行花東縱谷

花東,是體現慢活旅行的聖地,深受國內外友人喜愛。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圍繞著,擁有壯闊的山景及蔚藍的海洋,最適合以時速20公里,徐行在縱谷的鄉野小徑,感受純樸的民風。其中,花蓮玉富自行車道,橫跨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是花東縱谷重要景點。
騎行花東縱谷,莫錯過以好山好水孕育剔透好米製成的便當,以古法柴燒的豆皮、豆包等美食。近年部落旅遊盛行,車友也可以探訪原民之鄉,認識原住民的生活態度與禮敬天地的精神,順道品嚐部落美食。

台北彩虹河濱公園的輪狀車練習場,高低起伏的越野賽道常令車友流連忘返。


胖場,自我挑戰的專場

想騎「刺激的」單車路線,可以體驗新落成的輪狀車練習場地(Pump track,簡稱胖場)。台北市政府水利處今(2023)年啟用位在內湖彩虹河濱公園段的全台最大越野型胖場場地,1公里長的高低起伏賽道符合國際賽規格,深受專業車友喜愛。
台灣越野自行車聯盟協會理事長林芝因說,胖場的賽道融入導角,也適合滑板或直排輪。騎士藉由身體傾斜、轉彎,以及上下律動產生驅力而快速前進,不僅可以訓練速度、韻律節奏及身體的平衡感,當車友突破賽道的困難點,就會不斷地想挑戰自己的極限,無形中也能培養冒險精神。
夏日午後,15歲的義大利籍費加德(Caterina)與家人在胖場競速,她讚揚場地很好且有挑戰性,並說河濱公園不僅有自行車道,還有球場可運動,且完全免費,在國外不常見,她曾沿自行車道騎到關渡、淡水,遠至新北市福隆,騎得很過癮。
台灣已有多元的單車騎乘環境,今年交通部推出雙北都會區自行車通勤路線示範計畫,以河濱自行車道串起台北市及新北板橋、中和、永和通勤地區,織成一面通勤路網,鼓勵上班族實踐減碳淨零的新生活。
全球歷經新冠肺炎疫情,人們開始省思過往的生活與旅遊方式,許多人選擇擁抱低密度人潮的大自然,以慢活方式探索在地魅力,單車就是最佳的工具之一。旅人可以騎單車融入在地,發現人情、美味、風景秀麗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