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彩漆藝中脫胎換骨

在多達數百種的監所自營產品中,經濟實惠、口感又佳的食材醬料、糖果餅乾及甜品鹹點,想當然爾是最能吸引社會大眾青睞的人氣商品。
然而,也有監所不以迎合大眾口味為號召,而是主打難度更高、集結繁複手工及美感創意的工藝製品,卻同樣能贏得眾多「識貨」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台中監獄受刑人創作的傳統漆器,就是箇中代表。在這個聚集台灣最多「角頭」的高牆裡,七彩漆藝正帶來最溫和卻最深層的價值洗禮,療癒人心。
中部地區向來是台灣的犯罪率較高的區域,根據內政部警政署2007年的統計,台中市平均每10萬人口可發生3,275件刑案,犯罪率高居全國第一,比位居第2的嘉義市高出426件。
犯罪率高,也反映在監所的收容數字上。佔地約20公頃的台中監獄,目前是全台灣「關」最多人的監獄,總計收容了五千五百多名受刑人(約超收1,500人),極盛時甚至曾有超過7,000名的受刑人入住,而且絕大多數都屬10年以上刑期的重刑犯,堪稱台灣「角頭」最密集的所在之一。
聚集這麼多燒殺搶姦、秉性暴烈的人犯,自營作業的教化工作設計,當然也就必須更加費盡心思。





延續傳統工藝
舊名「葫蘆墩」的台中縣豐原市,原為日治時期台灣漆器工藝的重鎮,1970年代的極盛高峰,每年外銷金額高達新台幣6億元以上。可惜後來受到本土產業轉型、中國大陸廉價藝品傾銷的衝擊,漆器產業逐漸式微,人才也日益凋零。
正當各界為漆器這種融合高度美感和藝術性的傳統工藝即將走入歷史而感嘆不已時,集結眾多重刑犯的台中監獄,卻意外擔下了這個傳承任務。
「鐵杵都能磨成繡花針,受刑人當然也有無限的可能性!」台中監獄副典獄長林萬元指出,當法務部開始推動「一監一特色」政策時,就特別鼓勵監所的自營產業,最好能與當地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結合,而中部地區的代表當然就是漆器。
「這種具高度技術性、需要長期訓練的工藝,特別適合我們這裡的受刑人特質,」他笑說。
自2005年起,台中監獄陸續開辦3期的「漆藝技訓班」,並延聘曾獲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裝飾陶瓷創作獎」的漆藝名師史嘉祥等人「入獄」指導。發展至今,已成功培訓67名漆藝專才,他們所創作的漆器藝品,每年可創下約新台幣650萬元的營收。

繁瑣至極的製作技巧
有別於一般監所的技訓班,通常以刑期僅剩2年以內的受刑人為優先考量;技術門檻高的漆藝,反倒限制2年內「沒有」假釋機會的長刑犯才能參加,過去曾有美術基礎者更可優先錄取。
受訓者得從構圖、繪畫、書法、色彩學等基礎理論開始學起,再進階至手拉胚、上漆、雕刻等入門課程,最後再視天分琢磨「蒔繪」(以漆描圖紋,在未乾時灑上金屬粉末)、「螺鈿」(將貝殼研磨成粉,鑲嵌至器物上)、「平脫」(把金、銀、銅等金屬薄片切割成需要的造型,再黏貼至器物上)等進階技法。
台中監獄漆藝作業導師吳文瑞指出,漆器的做工極為繁複,要養成一個能獨當一面的「職人」,至少需花費2至3年的時間;而從無到有,製作一個美感及品質兼具的漆器,對過去習慣走歪路、妄想一步登天取得榮華富貴的受刑人來說,也是磨鍊耐心及毅力的莫大考驗。
舉例來說,光是製作最基礎的「脫胎」,就必須先以「手拉胚」作出陶土胎體,再塗上由富含油脂的腰果提煉的純天然「底漆」(可以避開傳統漆匠常見的漆毒搔癢問題),其後在漆未乾前黏貼紗布,經由層層上漆後補平紗布的間隙,陰乾後再利用水砂紙沾水將底漆表面研磨整平。
同樣繁複的步驟得重複7~8次,待「陶胎」表面的底漆已積累至一定厚度,足以支撐整體結構時,才從瓶口灌水、融化陶土──這就是漆器中最需戰戰兢兢、考驗成敗的「脫胎」過程。
「脫胎」後的成品,重量約僅為原始陶胎的十分之一,其脆弱可想而知。當基本胎體完成後,才能進行表面的紋飾工作,粗估完成一個光鮮亮麗的漆器,至少須花7~10個月的時間,極為費工。





從藝術中療癒人心
「接觸漆藝,讓我學會了堂堂正正、面對並解決問題的生活方式,」台中監獄的受刑人「文華」(化名)如此表示。
因多次違反「槍砲彈藥管制條例」而被處以13年2個月重刑的文華,原本是抱著「閒著也是閒著」的想法而自願參與漆器技訓,但卻意外改變他的價值觀並觸發藝術興趣。
文華指出,製作漆器常會發生胎體破損、構圖失準,或者金粉灑錯、蛋殼貼歪等疏漏,如果就把它棄置一旁,那就什麼也不會留下。為了不讓之前花費的心血付諸水流,他們只得耐著性子補漆、或想辦法在畫錯的地方創作新圖案來覆蓋、修補缺點。
「正面思考、靠自己的創意解決問題,才能完成美好的作品,這種體悟是過去只會打打殺殺的我未曾想過的!」
漆藝同時也改變了文華的審美觀,現在舉凡花、鳥、蟲、石等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在他眼中都是創作的題材。
「突然發現生活變得有趣多了,也對過去年少輕狂、不知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覺得很後悔,」他誠摯地說。
像文華般的例子在台中監獄不算少數。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出師」、獨當一面地創作,但即使是只負責前置「脫胎」過程的受刑人,也能依工作比例獲得優渥的勞作金補貼;而看到原本手中的璞玉,最後化為價值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不等的藝術品,那種「與有榮焉」的成就感更是難以言喻。
埋首漆藝,讓漫長的獄中歲月轉眼即過;帶著一身本領出獄,則為他們的新生之路取得了難得的利基,目前從技訓班結訓出監的8名更生人中,就有一半在相關領域就業,甚至還有2名學員獲聘為台中市民俗公園的駐館藝術師!
用藝術來化解暴戾之氣的成效良好,台中監獄今年將擴大開辦第4期的漆藝技訓班,未來還打算進一步發展提供出監學員寄賣作品的服務。
放下屠刀、學習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真、善、美,七彩漆藝宛如清晨雨後的彩虹般,為這群長年深陷黑暗迷霧的受刑人,帶來煥然一新的人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