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陳雲林 沒有馬總統

笑臉迎共黨 惡霸欺台灣
陳雲林來台,使得朝野對立更加尖銳化,未來如何化解,已成為馬英九總統的當務之急,但從馬英九、劉兆玄近來言行來看,卻看不到具體作為,反而是再次凸顯權力傲慢,令人不禁感嘆,國共都能和談,藍綠卻壁壘分明,大開台灣與民主之玩笑。


公權力行使過當
政府動用過當公權力,不讓陳雲林聽到反對聲音,是造成這次警民衝突的主因,但迄今所見是政府與特定媒體唱和,鋪天蓋地的只知譴責暴力,卻未見深切檢討使用國家暴力,激起民意反彈,讓許多人憶及過去威權體制的恐佈歲月,然而諷刺的是台灣時空已經俱變,威權已退,民主體制日益健全時,暴力行逕,固不見容於社會,但另一種披著民主外衣,行變相威權之實的陰影,逐漸籠罩在台灣土地上。

最令人擔憂的是,不同於過去威權體制下是黨外、民進黨與國民黨抗爭,抗爭的主軸是民主與自由,這次抗爭主軸也是一樣,但對象卻變成是民進黨對抗國民黨與共產黨。國共兩黨聯手打著以促進兩岸和解,有助台灣經濟等各項發展旗號,排除陳雲林來台訪問的所有障礙。看似合理,卻隱藏削弱台灣主權的危機,其實就是一項可以討論的嚴肅公共議題,政府先是事前置之不理、再則執行強硬鐵腕、後又迴避核心議題,推卸責任。此一反智與傲慢心態,恐怕是今天台灣最大的危機。


不堅持總統稱呼 傷害台灣主權
馬英九自覺他沒有出賣一吋台灣主權,再三強調台灣前途由全體二三○○萬人民決定而認為他沒有做錯。但是當他不能堅持陳雲林稱呼他為「總統」,已經實質傷害了台灣。事實上,不但民進黨要求陳雲林應以「總統」稱呼馬英九,連被視為親藍媒體之社論、民意論壇或是新聞特稿,不只一次剖析此一議題的重要性,也呼籲如不稱呼總統,馬陳不如不見,顯然此一議題並非只有民進黨關切,而是所有台灣民眾關切,這點從各項民調數據皆可反映出來,並非如馬英九所說的政治操作。

馬英九事前錯估形勢,等到如曇花一現的馬陳會上場時,陳雲林以「您」稱呼後,他接受媒體訪問題故做輕鬆狀式「不然怎麼辦」的近於輕佻心態,又再次傷害了台灣主權一次,只是仿佛這次是馬英九在國人眼前自曝其短的把總統做小,也更坐實了外界批評兩岸交流是國共兩黨聯手,抑獨促統之說。


馬英九把總統做小了
顯然馬英九還不體認到他的疏失。究其原因,除了個性之外,就是意識形態使然。這兩個因素正是過去馬英九遭受質疑之處,總統大選期間,他花了好大心力想要扭轉對他的負面認知,但經過陳雲林事件,他的努力不但白費,反而更深層暴露其真實本性,馬英九不知這樣對國家領導人的傷害之重,超乎想像之外,本來他可以拉高格局,跳脫意識框框,統合台灣,成就一個總統高度,結果他不僅把總統做小了,還拉開朝野距離。得一時之得,失一世之失,成了現在與未來馬英九最佳寫照。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3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