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朝亮的茶與人生 苦澀之後回甘轉甜

翁朝亮小檔案

現職:
• 創辦「喜堂」茶業,致力現代「茶美學」,推行「喜堂封茶」活動,深化茶藝與文化。
• 茶商公會常務監事
•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助理教授

經歷與獲獎紀錄:
• 1999年:「喜堂」茶業第一家店在文山區開幕
• 2001年:春季文山包種茶—頭等壹獎
• 2002年:春季木柵鐵觀音—頭等獎
• 2003年:春季文山包種茶—頭等獎
• 2004年:取得茶業改良場頒發的感官品評師資格
• 2008~2010年:三款禮盒榮獲台灣OTOP包裝設計獎
• 2012年:榮獲德國iF包裝設計大獎
• 2013年:鐵觀音製茶競技頭等獎
• 2015年:榮獲台灣OTOP優質企業獎

經過大起大落,翁朝亮更能從茶體悟到人生。吳長益攝影

28歲轉行,經營茶葉銷售20年,翁朝亮現在是國立臺北商業大學的助理教授,在課堂上講茶、講人生。從西裝到唐裝,從吉他到古琴,翁朝亮的人生探尋從西方視角轉向東方,又將一抹濃濃東方味的茶推向世界,有如太極的運轉,在淡淡禪意中領略中庸之道的甘甜、苦澀,詮釋他的茶意人生。

緣起》從房地產到茶葉銷售

談到自己的人生軌跡,翁朝亮表示,28歲是一大轉折。原本在房地產業叱吒風雲的他,年紀輕輕就在鄰近台北的深坑開了一家仲介公司。1995年左右,深坑人口不多,他的努力讓很多台北人入住深坑,對深坑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好景不常,兩、三年後因為經濟不景氣,原以為會做一輩子的房仲事業出現重大危機。翁朝亮開始另謀出路,白天西裝筆挺帶客戶看房,晚上到淡水、沙崙海水浴場等地,以及各大宮廟賣天燈,「那兩年很痛苦,一直走不出來,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在那段困頓的日子裡,他經常到深坑老街閒逛,遇到了茶葉買賣啟蒙老師張農林。那次閒談中,張農林告訴他:「房地產不好做,不如跟我一起賣茶。」對於這樣的邀約,翁朝亮原本不為所動,因為太太娘家在坪林就是很大的茶廠,他怎麼可能跟其他人賣茶?而且他已經習慣白領生活,做茶距離他太遙遠。

然而,張農林的一席話開啟了他的思路:「賣茶的不做茶,做茶的不種茶。種茶要施肥,要看天吃飯,很辛苦。你應該坐在店裡面,把你的專業呈現出來,講故事給別人聽。」張農林清晰地看到了翁朝亮的特質。

「我從來沒換過行業,從賣幾千萬的產品,突然轉賣幾千塊的茶葉,有太大的落差。而且要花很長的時間了解茶葉。」對於張農林的建議,他猶豫了三個月。太太鼓勵他:「本業已經低潮這麼久了,可以思考換一個跑道,你怎麼做,我就怎麼跟。」

這席話促使翁朝亮做了人生最重大的決定。此後,夫妻倆夫唱婦隨,開啟了茶葉推廣之路。翁朝亮平日繼續做房地產,週末則穿起唐裝,在張農林的店門口面向過路客推銷茶葉。

鍛鍊基本功》喝茶、賣茶、識茶

剛開始,翁朝亮每天一到店裡,就先喝金萱、翠玉、四季春等三種茶。大概一個月後,一看到茶葉,他就能分辨茶種。接下來,開始逐步認識台灣從北到南、從海邊到高山不同地區的茶種。

為了更好的辨味,翁朝亮戒掉菸癮,每天進行喝茶訓練,不斷挑戰自己的味蕾,不但要能分辨出含苦、澀、酸、鹹等滋味的白開水,甚至要辨別出不同品牌的礦泉水。到最後,味蕾成為知己,翁朝亮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味蕾與香氣的九宮格」,連結每一個聞到、嚐到的味道。

而寧靜的心是這些基本功的輔助。翁朝亮開始打太極、彈古琴、禪修,讓他能夠在紛亂中迅速安定。這份定力讓他在參試者眾多的「感官品評師」考試中脫穎而出,首次考試即高分取得資格。「考試時人很多,湯匙一舀下去就會聽到很多鏗鏘的聲音,很多人會緊張到手一直抖。但我很穩定,一杯、一杯很快就分辨出來。」

製茶是另一項專業,翁朝亮表示,就跟少林武僧一樣,每天掃地、練功,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功夫的厚度就會加深。

2001年後,翁朝亮數度在競技比賽中獲得文山包種茶與木柵鐵觀音頭等獎。比賽時,每位參賽者領取12斤剛採收的茶菁現場製作,直到隔天完成比賽。他說:「看茶、做茶,是當下的判斷,我當下就領悟到六個字:不急火、不慢工。」

一日茶師杯上功夫是翁朝亮的課程之一。吳長益攝影

獨立闖蕩》挨家挨戶開啟「一日茶師杯上功夫」

也許是天分,翁朝亮注定在茶葉領域裡發光。在張農林處大概學習了8個月後,一天晚上,張農林告訴他:「阿亮,你現在可以開一家茶行了,要不要出去自己開?老母雞的羽翼下長不大,樹大分枝是不變的道理,我鼓勵你出去自己做。」

對於老師的肯定,翁朝亮一方面非常高興,另一方面卻覺得很茫然,「走出深坑的時候,開始沒有地方去了,不知道要去哪裡……」他開始在台灣各知名老街尋找店面,卻苦無結果。

一次在三峽老街,翁朝亮偶然看到一個阿伯挑著蔥沿街叫賣,他突發奇想:「阿伯可以這樣做,我為甚麼不能用挑蔥賣菜的方式來賣茶?」此後,翁朝亮一個星期跑7個市場,上午7點到下午1點,在市場上銷售茶葉;下午夫妻倆挨家挨戶進行陌生拜訪。

這種散彈打鳥的方式不但沒有成效,甚至打擊信心,「被拒絕三個月,我差點被打趴了,差點投降。」翁朝亮因此改變方式,開始鎖定目標,透過電信公司的工商黃頁本,鎖定房地產、當鋪、中古車商進行開發;同時間也到商辦大樓,搭上電梯直達頂樓後,再一樓一樓往下,一家一家辦公室推廣。

那時候翁朝亮還喊出「桃竹苗一斤送到家」的口號。有顧客不相信,刻意訂了一斤茶葉,試了好幾次,翁朝亮都依約送到,讓對方十分感動。

擅長銷售的翁朝亮善用每一次機會,他笑說:「跑一趟新竹怎麼可能只帶一斤去?我帶了30斤!」到了之後,翁朝亮就告訴對方:「大姊,我從台北來到這裡,那麼辛苦,妳應該有很多朋友在喝茶,妳這個地方借我泡個茶、講個故事,把愛喝茶的朋友找來,如果可以的話,捧場買個幾斤,沒有買沒關係,但是讓我歇歇腳,有一個地方招待妳的朋友。」好幾次翁朝亮就在「聊自己、聊人生、聊茶葉」的過程中,賣完了30斤茶葉。

這樣的模式也為他開啟「一日茶師杯上功夫」的課程。翁朝亮形容道:「就像總鋪師帶著菜刀跟勺子到客人家裡,冰箱有甚麼就煮甚麼。我是茶師親自到你家為你奉茶。」

封茶讓一個事件具有更深刻的意義。吳長益攝影

屢獲大獎》「喜堂」將文化融入茶藝

這樣四處推廣一年後,1999年翁朝亮終於在文山區找到一家店面,將店面命名為「喜堂」。彷彿天生吃這行飯,翁朝亮雖然起步晚,在茶葉領域卻迅速累積專業,不斷進行茶葉比賽與茶葉包裝設計比賽,營業額逐年成長。喜堂推出的禮盒往往推陳出新,結合了文化蘊涵,讓消費者了解茶文化,包括茶的外型、特色、香氣、滋味、沖泡方式等,這些包裝屢獲國內外設計獎,包括OTOP設計大賞獎、德國iF包裝設計大獎等。

2012年瑪雅預言中的世界末日(12月21日)的前一天,一位徐姓朋友前來拜訪翁朝亮,告訴他說:「如果明天地球還在,你我還在,十年後我要跟你喝一碗鐵觀音。」於是倆人共同封了一甕鐵觀音,甕上封條寫著「壬辰冬至封茶」,並在裡面各放一封信。翁朝亮說:「在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封茶,格外有意義,象徵希望跟光明的到來。當你打開的時候,你會感動,時間會讓事件令人感動。」

此後翁朝亮經常封茶,並發展成「冬至迎茶神,貓空豐茶祭」的活動。他說:「一個人生日、兩個人結婚、三個好朋友的約定、對自己的期許、也對別人的祝福……都可以封茶。把你想要講的一個字、一句話、一樁夢想,用毛筆寫在梅花鹿最喜歡的一種樹皮上,最後用苗栗後龍出產的艾絨印泥蓋章,跟茶葉一起封存起來。」

翁朝亮自嘲自己從小最不愛讀書,在他賣天燈的那段日子,曾經花錢去算命,算命師卻告訴他:「你怎麼跑來做生意?很可惜!你大學門很寬,怎麼沒有去念書?」當時的他不敢置信,覺得自己白花了五百元。然而,透過茶傳遞文化,卻讓翁朝亮聲名大噪,並開啟了大學助理教授之路。

茶,也為翁朝亮的人生注入別樣的滋味,「我一直覺得我們要向茶學習:甘、苦、香、澀、甜。很多人不喜歡苦跟澀,但苦跟澀卻是茶的本性。以茶入道,在當下苦,苦完之後就回甘,澀完之後就轉甜。」而這樣的「苦後回甘」,彷彿也是他人生的寫照。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197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197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