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國際學校》3建議 千禧世代彎道超車

從30年前至泰國發展、從事製造業,一直到1999年開始辦學,泰國威爾斯國際學校創辦人張耀浪的工作總是十分忙碌,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高中,共包含教職員300人、學生數約1,800人,再加上投入為各國經理人、政府官員開辦的曼谷管理學院事務,張耀浪可說一刻不得閒。

新南向政策前線
然而,檢視這2年的忙碌生活,會發現他平日的工作又加進一些特殊行程。張耀浪苦笑地說:「我現在的部分工作變成接受媒體採訪,再加上每星期至少接待1組參訪團,多則2、3團來拜訪,有時真的有點應接不暇,昨天便有2團來自台灣的訪客。」而這都與2016年台灣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有關。其實,這已經是台灣第3次提出南向政策,相較於前2次南向政策以製造業、技術人才前進東南亞為主,這次的新南向政策除了在製造業、經貿之外,有更多教育、文創、網路面向的推進,因此威爾斯國際學校才會引人注目,成為眾多團隊參訪的目標。
20年來深耕泰國教育市場,並且交出亮麗成果的威爾斯國際學校,是泰國100多所國際學校的其中之一,但如何在調查評比中名列前茅,張耀浪不諱言主因在於家長的滿意度以及學生成果的真實呈現。除了威爾斯畢業生大多能進世界前100名大學之外,細數學校的治學方針:快樂學習、身心均衡成長以及品格教育,都是原因之一。他不希望學生一想到上學便愁容滿面,而是透過美式教育系統,跳脫考試導向的填鴨式教學,真實提供學生五育均衡的教育環境,在建立學生知識、實力與國際觀之餘,深刻認知到學習是充滿樂趣的。

泰台教育兩樣情
因為投身教育事業,張耀浪更加有機會第一線接觸到年輕人,包含學生、老師,還有年輕家長,當然也比普羅大眾更了解年輕人的特質。
談起台灣與東南亞千禧世代有何不同?張耀浪從教育的觀點來分析。「泰國人若是家境中上,一定會為小孩選擇國際學校,希望在國際學校潛移默化之下,吸收到來自全世界的新事物、新觀點,並且有較多機會訓練出獨立思考的能力。相對來說,大部分台灣學生在台灣的教育氛圍底下,循規蹈矩,請他們做事情可以做得很好,但若要他自己想、自己開創,能力就比較弱。」
張耀浪進一步分析他所看到的泰國、台灣教育現況。他觀察泰國家境好的人家會送小孩念國際學校或私立雙語學校,相對而言,也有較多機會進入較好的大學;其他的則念普通公立學校,表現則相對沒那麼傑出,甚至英文程度也不太行,非常兩極化。而台灣的教育環境正好相反,由於台灣普及教育做得不錯,但沒有所謂的菁英教育,所以教出來的學生素質落差沒那麼大,平均都有中上,也因此台灣年輕人表現平平,不壞,但也沒有非常搶眼。
年輕人的性格與從小受的教育真的有很大的關係,也大大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泰國許多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他們很有主見、知道教科書說的不一定對,並且具有挑戰它的勇氣。」然而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只靠菁英教育,張耀浪不諱言,即使泰國菁英教育發達,國家發展還是有限,因受菁英教育的人畢竟只有少部分,因此在開發中國家裡,泰國的發展還是在台灣之下。

挑大企業 蹲幾年馬步
張耀浪看到台灣千禧世代受限於既有環境與文化的無奈,但話鋒一轉,他認為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優勢與劣勢,但機會總是有的,毋須喪志。以台灣年輕人來說,張耀浪認為首先要確認你的目標在哪裡?再來是你自己準備好了嗎?他也提到,大家都知道現在國外的機會比較大,人人都想出走,但是出去之後的競爭者不只是台灣人,而是全亞洲、全世界的人。當上班族別人要不要請你?要創業有沒有市場?張耀浪建議年輕人若要到東南亞發展或創業,最好先待在大公司歷練幾年,因為在沒有資本、也沒有非常明確的計畫時,應該要先選擇體質好的企業蹲馬步。
「很多年輕人說要來泰國創業,但是一問之下他連泰國的東南西北都不懂、何時塞車也搞不清楚,這樣連要做電子商務都還很拚。說句簡單的,你知道泰國人不太吃牛肉嗎?」他提到連台灣很有名的牛排連鎖店在泰國都鎩羽而歸!張耀浪笑了一下說,很多年輕人都把創業想得太過理想化,若把品牌目標鎖定台灣人市場,但是台灣人那麼少,你要賺什麼?若說要賣給本地人,但是當地品牌多如過江之鯽,他們為何要買你的?張耀浪建議年輕人先在大公司了解、觀察泰國的文化、情勢發展與人民需求,畢竟十年磨一劍,不要想得太簡單,以致於眼高手低。

3大建議昇華競爭力
他舉威爾斯的例子說:「像我學校裡的老師就來自十幾個國家,你得先把自己的競爭力準備好,例如自己有哪些技能?不要到時只能來教中文。」說到這裡,張耀浪提到最諷刺的是,有次回台灣招募中文老師,希望找人來試教,當時共有5位報名、3人面談,最後竟只有1位來試教,當時他很納悶:「難道台灣年輕人連挑戰的勇氣都沒有了嗎?」後來這位前來試教並且錄取的年輕人,在威爾斯任教迄今已逾3年,月薪將近5萬元,從此開創出不一樣的人生。張耀浪董事長再次強調,台灣年輕人絕對不是沒有機會,只要修改一些做法及心態,機會其實比別國多的!以下是他提出的幾項實質建議:
1.把英文練好
台灣人TOEIC平均才500多分,遠低於其他國家,但張耀浪認為,這只是其中一種評量標準,台灣的年輕人英文其實沒有很差,只是沒有使用、很少講,一到要講英文就退縮了。雖然學語文不等於有國際觀,語言也只是一項工具,但是擁有這工具真的就能超越很多人。他建議年輕人要一邊認真練習,也要對自己說英文的能力有信心。
2.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練習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躲在別人的意見後面,不要自我設限,有時也讓自己瘋狂思考一下,培養對事物寬闊的胸襟。
3.勇敢嚐試
張耀浪看了這麼多年輕人,他認為各國特質差異很大。例如:英美歐洲年輕人很有主見、很勇於提出他們的看法;印度人意見雖然很多、很會講,但是做起事來卻有落差;與印度相反的是,日本、台灣人很含蓄,內在有10分但卻只講5分。
張耀浪指出台灣年輕人雖然很勤奮、很肯做,但現在只靠勤奮是不夠的,其實很多國家的年輕人很多都比台灣懶,但他們的思考方式卻比台灣人更創新、行動力也更積極、更敢去挑戰與嚐試,這是台灣千禧世代可以調整的一環。
張耀浪認為各國千禧世代都有眼高手低的情況,因為大家生長在相對富裕的時代,也受了比較好的教育、接觸的資訊開放許多,因此比較容易躁進、無法蹲馬步。他認為這就是需要在社會磨練的地方,因為光講沒有用、要拿出真實力,畢竟肯做也只是保證你不會失敗,但卻不一定會成功,唯有綜合以上這些點再加上肯想、肯創新,才會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腦力密集」當利器
張耀浪分析,在他眼中台灣景況一片大好,年輕人不用太過沮喪,就像現在美國與中國都在拉攏台灣,放眼望去各大品牌也都借重台灣的科技,例如蘋果的供應鏈60%是來自台灣;若沒有台灣,Tesla的車子甚至跑不起來,加上現在政府提出的「5加2」產業政策,這些都是好的發展,要給台灣一點時間。
以新南向政策來說,雖然這幾年交流得非常頻繁,但是才剛進行2年,現在大多只進行到參訪、開座談會的階段,若要說已經看到什麼具體成效,絕不可能如此快速,因為南向政策不該是短期的。
張耀浪舉日本的例子來說,他分析來東南亞發展最成功的應該是日本,因為他們從二戰前就開始在東南亞頻繁進出,已於東南亞紮根將近100年,而我們在這裡才短短幾十年,絕對無法相比。他認為南向政策是正確的,但一定要透過執行力、持續性,才會看到效果。
對於未來,雖然台灣在高科技代工上持續於世界站穩一席之地,但張耀浪再次強調,台灣未來不只靠品牌,更要擴展到靠「腦力密集」與世界競爭。尤其針對台灣千禧世代的努力方向,他再次強調,要鍛鍊自己的思辨力與創意力,因為創意就是腦力的一種,同時改善想得不夠深的問題,透過社會歷練與觀察力來加強。最重要的是:「不要花太多時間對未來沮喪、找藉口,寧可積極找出解決方法,這才是能讓千禧世代真實成長的有效途徑!」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8年6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