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新視界:保持社交距離不孤單

專家提供的兩劑「抗焦慮疫苗」

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群聚─這是標準的防疫守則,但明顯違背了人性。
人是社會動物,多數人天生喜歡和他人建立關係,人際關係可以消弭壓力和焦慮帶來的有害生理效應,反過來說,社交孤立則會提高失智症、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根據多項研究,社交孤立和孤獨感對於壽命的影響,相當於每天吸十五根菸,超過了肥胖、酗酒和缺乏體能鍛鍊帶來的風險。對許多人來說,保持社交距離防範疫情的建議,其實提高了身體和精神傷害的風險。
但嚴格遵守防疫指南,不只是為了個人的健康,也是為了防止骨牌效應,以免危及身邊更脆弱的家庭成員。在致命病毒大流行之際,沒有人有自私的餘地。
不過這倒是提出了一個問題:當我們失去了與他人的面對面接觸時,要如何將孤單的風險降至最低?關鍵是維持可以修復心靈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專家韋納戴維斯提供兩劑「抗焦慮疫苗」,一是主動幫助他人,二是活在當下。前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莫西也說,助人是一種強大的體驗,可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可以重申我們為世界所帶來的價值。
面臨疫情的危機,許多人得不到所需的幫助,缺少收入或情感支持來度過難關,一通問好的電話就是你能提供的最好最直接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