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永康X張珮珊/「三宅一生」購屋哲學

沒有富爸爸及富媽媽的幫助,岑永康與張珮珊主播夫妻檔,12年來陸續買了三間大安區的房屋,靠著夫妻同心、1加於1大於2的信念,用房子累積人生財富。



「存錢買房」是很多家長奉勸年輕人強迫儲蓄的方法,但對於擔任壹電視編播中心主任的岑永康來說,買屋好處多多,不僅攢下第一桶金,還能替他拐到一位美嬌娘,也就是三立《88理財學校》主持人張珮珊,夫妻兩在第一屋一住就是八年,也順利生下一雙可愛的兒女。

「我的第一間房可說是神奇的魔法屋!」因為買了第一屋,岑永康不僅娶妻生子,還因為買對房子,嘗到房地產增值的滋味,慢慢培養出看屋的興趣,在12年內買進三間房子,達到「三宅一生」的境界。

岑永康購屋的獨特眼光,其實得回溯小時候的居住經驗。出身單親家庭的岑永康,自小跟媽媽定居在新店安坑山上的台北小城,但自國小至大學的求學階段,他都在台大公館商圈一帶唸書,長期飽受通勤之苦。

他回想說道:「小時候,跟媽媽每天往返通車至少二小時,有段時間媽媽不忍心我跟弟弟冬天要早起上學,甚至搬到山下避寒,在台大附近租屋3~5個月,等到進入夏季之後,再回到山上避暑。」

小時生活經驗 影響長大後購屋決策

至今,岑永康對市區外的房子,仍然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除了孩提時的通勤夢靨揮之不去外,另一項主因是,他很早就體會到「地段決定增值幅度」的不動產投資學。

1985年,岑永康的媽媽因為特別偏好清幽的環境,決定搬到新店山上總價200多萬元的獨棟別墅;媽媽的另一位好友同一時間購屋,卻選擇市中心,買下新生南路與辛亥路口的四十多坪華廈。

雖然這二間房子當時總價相去不遠,但28年後,媽媽與朋友因房價上漲造成身價差距二倍。他解釋說,大安區華廈就算屋齡再舊,每坪少說80萬~100萬元,市價已達三千多萬元;但媽媽買的新店別墅,不久前脫手也不過賣了一千多萬元,一樣的資金放在不同的地段,房地產增值帶來的財富效果當然差很大。

2007年岑永康全家曾經到紐西蘭Long stay長達一年,當時居住約百坪使用空間的大型House(獨棟房屋,有車庫、庭院及草坪),但回到台灣挑選自住屋時,他卻沒有過度的幻想。但對兒時與親人擠在小房子的張珮珊來說,居住經驗與岑永康大相逕庭,張珮珊認為房子越大越好,夫妻兩人在看屋、挑屋時,經常意見不合。

自張珮珊有記憶以來,最多曾與十多個親戚,擠在每逢颱風必淹水的三重老家,「小時候只要下大雨,全家就處於備戰狀態,除了要搶救家具、電器,雨停了,還要把積水往外頭倒。」這段淹水經驗,張珮珊至今仍心有餘悸,但當時她也以此激勵自己:「長大賺錢後,要買一間每個人都有獨立空間的房子,坪數越大越好。」獨門獨戶、有草地及庭院的大別墅,就是張珮珊心中的理想宅。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好房HouseFun》2013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