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永久中立國策略,百年無戰爭的關鍵在哪裡?

瑞士與台灣同為小國,同樣強國環伺,為何能從一個山居農業小國,一步步成為全球著名的富國?瑞士政府掌握哪些優勢與成功關鍵,值得台灣借鏡?

瑞士原本只是一個山居農業國,如何一步步成為全球著名的富國?最主要的原因是,瑞士核心政治策略「永久中立國」,保證它百年無戰爭。

距離上一次瑞士與外國的「明火」衝突,大約可追溯到1516年,其後這個以聯邦形式進行聯防的小國,於1815年宣告成為永久中立國。國際上正式承認其政策,是在1907年《海牙公約》(Hague Conventions),註明瑞士有權不介入任何外交衝突,同時保有自主國防需要的軍事能力。

製表:杜軍儀


瑞士金融突出,007電影也按讚

因此瑞士是聯合國歐洲總部的所在地,更是40多個國際組織總部,包括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難民組織等,大多設在日內瓦,還有數以百計的非政府組織,這些組織共已獲頒20座諾貝爾和平獎。

永久中立國的重要政策,讓瑞士躲過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烽煙戰火,也成為百年來歐洲資金避險、知識份子避禍的重要國度。

「做為特務,龐德只相信兩個人:一個是他自己,另一個是瑞士銀行家,」這是007電影《縱橫天下》的著名台詞,可見瑞士金融的安全性,深植歐洲人心裡。

根據瑞士官方資料顯示,瑞士約有400家銀行,管理的跨境資產,高達全球跨境資產總額的1∕4。不僅如此,瑞士這座金融中心在貿易融資領域也具有領先地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保險和再保險重鎮。

一位瑞銀集團高階經理形容,城市裡銀行地下金庫的規模,就像電影《出神入化》演的那般機關重重,而且還有許多藏在阿爾卑斯山裡的洞穴,都是瑞士金融業雄厚的金融實力根基。

此外,戰火之下,要躲避的不只是資金,更多的是「人」。

二戰期間,約有30萬歐洲人流亡瑞士,其中不乏知名科學家,例如191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爾施泰特(Richard Martin Willstätter)、1964年諾貝爾生醫獎布洛赫(Konrad Emil Bloch),他們在瑞士延續研究,讓瑞士高等教育走向世界頂流,在2024年QS最新世界大學排行榜中,蘇黎世理工學院(ETH Zurich)高居第七,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則排名36。

這種學術素養,也讓瑞士很早就將人文領域的企業管理技術,以學術方式進行研究,例如每年評等全球各國競爭力的洛桑管理學院(IMD)。此外,著名專科還包括與瑞士觀光相互融合的餐飲管理學院,例如世界第一的洛桑飯店管理學院(EHL)、排名第三的瑞士飯店管理學院(SHMS),以及廚管專科世界排名第一的瑞士廚藝管理大學(CAAS),名校雲集。

高毛利產業,推升瑞士內需動能

安全、資金、人才,瑞士運用三大優勢,拉動產業升級。瑞士聯邦政府透過資金導入,連結學界、業界,建立「瑞士創新網絡」(Switzerland Innovation Park Network),在各大學院運行新創加速器,媒合產業機會,這套網絡的八成資金是由政府出資。

「曾經私下請教過瑞士資深政治家,長期慢慢拉高的物價,傳統產業怎麼受得了?」

一位旅居瑞士的台灣政要指出,戰後大量資金湧入瑞士,影響整體經濟樣貌,其實過程中,產業也飽受通膨困擾,「但最終都是要轉型升級到高毛利產業,這反而成為推升瑞士產業的內在動能,」他總結。

超過500年沒有境內戰爭的瑞士,和平帶來的安定力量,成為經濟基石。羅之盈攝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