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陶藝家許庭嘉 綻放「慢火雅風」生命力

雪隧通車後,宜蘭成為許多台北人一日遊的最愛,除了好山好水迎來如織遊人外,宜蘭傳藝中心終年表演不斷,也吸引著各類藝文活動的愛好者。

這樣的環境與氛圍,也讓許多藝術工作者選擇在宜蘭安身立命。其中,年方30歲的青年陶藝家許庭嘉,已默默在地扎根三年,創業初始就遭逢疫情,卻依然綻放出堅強的生命力,讓人好奇他是如何開展自己的藝術生涯與道路?

在宜蘭默默在地紮根三年的青年陶藝家許庭嘉。林紅均攝影


古樸老味道,慢火生雅風

走入隱身在宜蘭大學附近巷弄裡的「慢火雅風」陶藝工作室,彷如穿越時空隧道,進入台灣早年的幽靜歲月。古樸的二樓平房,圍籬與牆邊布滿各式盆栽,門口掛著的日式布簾,上面綴飾著杯、壺、瓶、盤等陶器小圖,簡約的巧思,讓人隱約感覺到主人內斂卻又不落俗套的風格。

推開小門,映入眼簾的是溫馨的小廳堂,一旁的老櫥櫃與老縫紉機,讓人有一種回到阿嬤家的錯覺與親切感。這時,稍顯靦腆卻十分帥氣的年輕主人許庭嘉奉上茶來,聽聞眼前所見一切都由他親手布置打理,更讓人不由驚嘆他骨子裡的老靈魂與不凡的匠心獨具。

2018年許庭嘉於台北剝皮寮「空間自白」展出中的作品「八十一個茶碗」,代表塵世中的芸芸眾生。許庭嘉提供

許庭嘉2015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2018年取得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工藝陶瓷組碩士學位。由於父親是美術老師,自幼即受到藝術薰陶,學成後自然而然走上藝術創作的道路。許庭嘉在校時主修國畫與陶藝創作,陶藝實作主要師承知名陶藝家羅森豪,分別於2018年台北剝皮寮「空間自白」與2019年花蓮吉光片羽「歲月共好」初試啼聲推出個展。

講起話來思路清晰、不慍不火且頗有主見的許庭嘉表示,陶藝創作是自己喜歡的事,也是自己的選擇,「既然喜歡陶藝,這條路能不能走,早晚都要試過才知道。與其年歲大時承擔不起失敗,不如早點測試自己與市場。」這番看似輕描淡寫的話,背後卻有不為人知的試煉與挑戰。

半年無人問,Pinkoi來助攻

2019年,想要爭取安穩生活條件以便「成家」的許庭嘉,四處尋找工作坊處所,一眼看上了目前這棟老房子的「窗花」,毫不猶豫地簽了五年長約。接著和父親籌措一筆資金後便開始了「立業」之路。

可是,剛創業卻沒想到竟碰上無法預料的疫情爆發。他說,有半年時間「門可羅雀」,幾乎沒有客人,真的是「從零開始」,多半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面對空盪盪的工作坊。那時生活無以為繼,艱苦到買個便當也要為「五塊錢」考慮再三。

創業只有艱苦沒有坦途,得自己去突破。許庭嘉於是開啟了「教學與DIY課程」,他覺得這是比較容易「變現」的方式,靠時間與勞力來換取微薄收入。剛開始沒有知名度的他,為此立過招牌,打過FB廣告,可惜「來客數」依然少得可憐。

天無絕人之路。無意中,許庭嘉在網路上看到以創意設計為導向的Pinkoi購物平台正在招商,他主動提供了產品設計理念及教學課程,就此開啟了生意的契機。

許庭嘉表示,因為Pinkoi當時想要推「體驗課程」,這樣的店家本來就不多,陶藝體驗當然更少,因此Pinkoi還主動指導如何上架課程、設計文案內容及照片拍攝,讓「慢火雅風」的陶藝DIY體驗課程呈現出吸引人的質感。

同理心教學,五顆星評價

正所謂否極泰來吧,蟄伏多時的許庭嘉掌握住機會,網路與實作體驗結合的經營模式,終於讓事業有了起色。然而,許庭嘉卻發現新的問題困擾著他,原來,長時間與人隔絕,他已經悶到「不太會講話」,突然要面對來訪的客人,竟顯得言語生疏。

為了化解與客人之間的尷尬,緩和彼此情緒,許庭嘉特別在DIY課程中,加入了放鬆心情的「熱身」時段──先招待點心跟飲料來打開話匣子。他特別與宜蘭在地的「逗可可」(DOCOCO)甜點研究室合作,以當天現烤的可麗露等精緻點心,加上自調的咖啡、飲料,作為和客人拉近關係的潤滑劑。結果,效果出奇得好!

有了好開場,陶藝DIY的重頭戲才真正上場。許庭嘉深入淺出地為大家介紹陶藝、陶土與技巧,然後一步步帶客人揉土、拉胚、捏陶,在底部簽名後,靜待許庭嘉親自燒窯完成成品。

許庭嘉表示,協助捏陶時,只能從旁輕輕指導,不能出手太多,必須讓捏陶者真正感覺到這是自己做的,而不是假他人之手幫忙完成的。尤其是小朋友做簡單的小作品時,更應盡量讓他們自我完成。

在許庭嘉的精心安排下,也許是自我提升的旅程,也許是一家人共處的溫馨時光,也許是三五好友的相聚,都能在慢火雅風享受一個慢活充實的午後。許庭嘉提供

在許庭嘉的精心安排下,也許是自我提升的旅程,也許是一家人共處的溫馨時光,也許是三五好友的相聚,都能在慢火雅風享受一個慢活充實的午後。許多五顆星按讚的回饋慢慢出現在臉書和Pinkoi上,好口碑終於打響了知名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陶藝愛好者。

許庭嘉表示,陶藝教室原本想吸引的是在地客群,沒有料到目前的客源竟然多半來自台北。很多台北的旅客,來到宜蘭後這裡玩、那裡玩,發覺都玩過了,於是開始尋找截然不同的遊程。這時,能夠讓人靜下來發揮一下藝術創作能力的陶藝教室,便成了最佳選擇。

之所以備受肯定與獲得極高的滿意度,也在於許庭嘉處理事情的心態。手作捏陶燒窯之後,無法避免總有功敗垂成的。也許有人會認為,產品失敗了就退一部分費用即可,畢竟課程還包含教學以及咖啡飲料等。可是許庭嘉認為,學員參與課程,最終就是期待有一個成品,既然作品失敗了,不管是什麼原因,就是全額退費。這樣貼心的舉動反而讓客人十分感動,紛紛表示無論如何都會再來。

貴人來相助,陶藝生活化

另外,慢火雅風能夠存活下來,除了個別消費者的支持,也受到一些行家或企業的青睞。例如花蓮知名的預約制餐廳「蒔夜壽司」,老闆不僅喜歡與購買許庭嘉的陶製品,在介紹餐點時還會順帶推薦,無形中也幫慢火雅風做了宣傳。台北的「小宇咖啡實驗室」也同樣喜歡用慢火雅風的杯盤來襯托咖啡,兩者互相搭配,相得益彰。

歷經創業初期的慘澹經營,許庭嘉十分珍惜得來不易的轉機,「都是朋友跟貴人的支持,才可以存活下來。」他謙虛道:「賺大錢是不可能,一個人的工作哪能賺多少錢?糊口倒是沒問題了。」

雖然慢火雅風的課程受到大眾喜愛,對於成為一個陶藝家的目標,仍是許庭嘉不變的堅持。如今陶藝教室只有週五到週一開班授課,週二到週四則不對外營業,而是保留給自己創作的時間。

在創作上,除了設計美觀、釉色自然之外,許庭嘉希望他的陶藝作品能符合「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想,因此對於作品是否「實用、好用」十分講究。例如茶杯和茶壺是否輕便、是否符合人體工學與使用習慣,是否重心不對、出水不順或是把手歪斜不勻稱等,他都會不斷觀察研究並予以修正。

許庭嘉的陶藝作品「林中生息」。許庭嘉提供

此外,許庭嘉偏好傳統古典的陶藝風格,創作系列傾向北宋徽宗優雅溫潤的「青瓷」,或者是被日本列為國寶的粗獷率性「志野燒」。這兩者除了分別具有中國跟日本傳統美學外,燒製技巧也有難度,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許庭嘉表示,傳統藝術作品就是要做得讓人賞心悅目,陶藝品也是收藏品,沒有打破一定會增值。

跟許多前輩走過的路一樣,許庭嘉認為在創作過程中都有「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境界反應,也就是說一開始學會了某些技巧,燒出作品可能就會覺得小有成就了,但越燒就越會覺得技巧無止境,包括陶土、釉藥、上色、燒窯等,小細節中隱藏著大學問,一點點的不同都是境界與功力的體現。他誠懇道:「總之就是在學習中進步,人要懂得謙卑才行。」

寂寞創生機,鹿角蕨背後有洋蔥

在慢火雅風工作室裡,有個「配角」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隨處可見的「鹿角蕨」,將老屋、老家具、陶藝品妝點得更加有文青感。然而,這背後的故事聽來卻格外辛酸。原來,當初許庭嘉原本屬意在花蓮創業,但因為想就近照顧在台北的女友,最後決定落腳宜蘭。

沒料到,創業後不到一年時間,就和女友分手了。創業初期的不順遂加上感情的創傷,讓孤伶伶的許庭嘉,開始學習培植鹿角蕨排遣寂寞。擁有一雙巧手的他,養出好多生趣盎然的鹿角蕨,儼然成為鹿角蕨達人,銷售鹿角蕨變成了另一項收入來源,甚至在網路影音平台上也可以看到他的鹿角蕨教學影片。

許庭嘉如今說得雲淡風清,但聽者卻能感受到當時無人聞問、孤軍奮戰的壓力與痛苦。好在,心智十分成熟堅毅的他,「守得雲開見月明」;而當初沒有選擇在台北或花蓮創業,恰好也避開了高租金以及只能依賴當地客源的問題,事後看來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苦過、走過,關於年輕人創業,許庭嘉衷心建議,除了籌足創業基金外,最好還要備足6到12個月的營運資金,而且,「不要只有一個人創業,太苦、太悶了。」

拿起許庭嘉精心製作的青瓷茶杯仔細端詳,想起古人描述汝窯的詩句──「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不也正是許庭嘉創業歷程的最佳寫照?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39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39期)謝謝!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