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樂掌中劇團《壵》登真快樂掌中劇團 以「左羊之交」重構英雄與犧牲的寓言
【威傳媒陳惠玲編輯】
真快樂掌中劇團新創作品《壵》(音同「壯」)將於11月15、16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場。該劇取材自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七卷〈羊角哀捨命全交〉,講述結拜兄弟左伯桃與羊角哀相約赴楚國報效賢君,途中遭暴雪困阻、糧盡衣絕,左伯桃毅然犧牲以全義弟;羊角哀後受楚王重用,厚葬義兄,卻夢見伯桃魂遭荊軻欺凌,遂憤而自刎,下陰間再戰荊軻。劇情奇幻悲壯,穿越生死,書寫兄弟義氣與人性掙扎。
創團於1957年的「真快樂掌中劇團」是三代同堂的家族劇團,由臺灣布袋戲第一代女演師江賜美創立。近年推出「真快樂三部曲」《孟婆.湯》、三輛腳踏車賣藥演出的《一丈青》、移動透視戲台的《王爺飯》,以及新創《壵》、《My Puppet My Life》、《掰》等,皆以家族戲班為創作核心,藉布袋戲語彙與當代觀眾對話,開創傳統戲曲的新風格與思辨深度。

編導柯世宏指出,《壵》靈感源於「左羊之交」相互捨命的情節,劇中不僅重現義氣生死,更融合布袋戲誇張離奇、超越現實的魅力。「如果只是照著故事演一次,那就沒什麼意思。」他笑說,布袋戲的可貴在於容納不可思議與幽默想像。

《壵》以「移動戲台」為概念,運用兩塊7公尺見方的大布幔變化出陽間與陰間、君權與平民、自然與人心等層次。團長柯加財獨挑說書重任,代言全劇角色;操偶師兄弟柯世宏與柯世華分飾左伯桃與羊角哀,交織情義與對立的靈魂互照。
導演王世偉指出,「兄弟無間的情誼」是《壵》的創作核心。劇中從捨命的結拜之情出發,融合傳統戲曲與當代表演語彙,不再單純歌頌犧牲,而透過新增的「地母」角色反思:這樣的捨身是否仍值得歌頌?音樂設計郭珍妤以南音傀儡調曲牌塑造地母溫潤唱腔,陰間場景則採北管素材,透過「南北交」的對比豐富整體音樂層次。

柯世宏強調,《壵》展現英雄的一體兩面:「家喻戶曉的荊軻在劇中成為反派——若置於今日,發動戰爭者在本國或許是民族英雄,對於被侵略的人來說,卻是徹底的壞人。」這部作品以布袋戲的戲劇張力,探問人性中的正反兩端,亦寓意當代社會對「義」與「犧牲」的再思。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 記者:編輯中心
- 更多娛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