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無盡》如四季循環生生不息 臺北時裝週AW25開幕秀引領全循環未來
文化部舉辦的臺北時裝週AW25於27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盛大開幕,從主視覺、形象影片到開幕秀皆圍繞本屆主題《時尚・無盡》,展現時尚產業對永續發展的承諾。開幕秀由文化部長李遠、監察委員范巽綠與紀惠容、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參事鄭錦松、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任秘書陳國軒、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專門委員蔡依婷、各駐臺使節代表出席。站台藝人包含首次出席時尚活動的金馬影后陸小芬、唐綺陽、GEmma吳映潔、鍾瑶、程予希、張睿家、陳彥嘉、男團ARKis等,特別攜帶多年私藏的服飾品,共同響應本屆的永續時尚議題。

文化部長李遠特別提著這次以臺灣鳳梨葉纖維為布料做成的手提袋紀念品說,臺北時裝週是全亞洲第一個以永續概念為主題的時裝週。「永續與時尚經常是一個矛盾的概念」,但是臺北時裝週一直致力於從源頭的材料、製作到成品,每一步都考慮「永續」,就如同臺灣文化的水火相融。
文化部表示,「永續」是一場可持續發展的行動,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危機,臺灣時尚產業積極以行動回應,攜手國內頂尖紡織業與優秀設計師,共同推動「時尚・無盡」的永續概念,肩負綠色循環的責任,並探討如何在臺灣紡織與科技優勢的支撐下,落實環境保育,共創時尚與地球共存共榮的美好願景。
開幕秀設計師完整呈現「全循環」及「數位打版」技術,所謂的「全循環」從發生的那一刻起,就建立在自我回收與零浪費的機制上,這個「零」既是開始,也是結束。從Recycle(回收)、Reuse(重複使用)、Repurpose(重新製造),再到Replay(再循環),推動有意識且可持續的時尚循環理念,便是時尚賦予的永續價值。
開場通過不同意象的「圓」,在秀場中展現全循環布料的生命歷程,以優雅且別出心裁的設計,將紡織廠機器抽絲捆線的過程,透過肢體和道具做細節變化,轉繹成觀者皆能理解的情境氛圍,具象化全循環的意境。
整場大秀則是由Claudia Wang X 力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DYCTEAM X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GIOIA PAN X 菁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oqLiq X 新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UUIN X 旭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WEAVISM織本主義 X 和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等6個臺灣設計師分別偕同6家不同的臺灣紡織品牌共同領銜合作,展演著重在「數位科技與環保循環材質」的精彩運用,成功將臺灣紡織與時裝文化藝術實際結合。
開幕秀上可以看到設計師們使用科技全循環概念布料製作的6套服裝,並利用數位打版及3D虛擬人形技術輔佐,Ending投射出數位打版影像,一次秀出6位設計師的數位打版成品。從廢棄物回收、製成環保紗線、織造科技布料、數位打版、製衣、3D虛擬試穿等等技術,臺灣的時裝產業發展至此,也離全循環概念越來越靠近。
本屆首創亮點還有特別安排的民眾互動環結,民眾場開秀前30分鐘,首度開放直擊臺北時裝週執行演出的幕後實景,參與的民眾場貴賓將可以看到模特兒補妝、整理髮型、設計師調整服裝細節,接著入場看秀,結束後還有Re-see時段,參與貴賓可近距離觀看服裝、並與設計師們一同分享此次難得的時尚體驗。
精彩活動除了開幕秀外,3月28日至3月29日還有7場品牌秀;3月27日至3月30日松菸3號倉的服飾品國際買主採購洽談會;3月28日將舉辦「時尚論壇:FASHION THE NEXT」,特邀曾獲韓國總統獎,入選BOF 500最具影響力人物,並推動首爾時裝週成功的核心人物鄭具浩(Jung Kuho)來臺,於松菸台灣設計研究院創意劇場,分享首爾時裝週及韓國設計品牌進軍國際的成功經驗,為產業提供深度商業洞察。
3月30日更首度舉辦週末時尚市集及永續工作坊,集結設計師樣衣與庫存品,打破「當季」限制,讓時尚單品以優惠價格進入日常,並邀請時尚愛好者交流平台「地瓜熟了跳蚤市集」,以及永續單位如致力於低碳排農業廢棄物鳳梨葉再製的優織隆、由好事交易所發起的台灣綠色行動與解方指南THE GREEN BOOK等加入,並透過舊衣改造及穿搭教學,展現時尚循環再生的魅力。
〈《時尚・無盡》如四季循環生生不息 臺北時裝週AW25開幕秀引領全循環未來〉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享民頭條style》。
- 記者:李 明真
- 更多流行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