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大會23日登場 李鍾熙:台灣拚創新鏈契機

一年一度亞洲生技產業盛會「2025亞洲生技大會」將於7月23日至27日登場,今年活動規模創歷年新高,今天舉辦展前記者會,並公布15家「傑出生技產業獎」得主,展現台灣生技產業在創新、研發與國際競爭力的成果。

此外,業界關注近期美國關稅戰升溫,是否對台灣生技業造成影響。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認為,實質影響有限,反而可能因創新鏈與供應鏈轉向,為台灣帶來新機會。

2025亞洲生技大會由全球生技協會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共同主辦,今天展前記者會則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宣布「2025傑出生技產業獎」得主,其中由生達化學製藥、葡萄王生技獲得產業金質獎。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說,近年全球生技產業正面臨技術轉型與國際布局的關鍵時刻,從今年得獎名單可看出包括創新藥物、細胞與免疫療法、再生醫療、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IVD(體外診斷)精準診斷、高階醫材、醫療AI、農業生技及健康食品等領域,皆呈現高度研發能量與市場潛力,反映出台灣生技產業鏈趨成熟,逐步走向國際。

李鍾熙會後受訪時表示,近期美國關稅戰對台灣生技產業影響並沒有這麼大,主要影響是貿易方面,例如藥物或醫療器材進出口以及CDMO等,不過因台灣貿易量不大,整體影響程度不算嚴重。

他說,今年生技產業出現不少新機會,特別是在「非紅供應鏈」與「非紅創新鏈」相關領域。過去歐美企業在生技創新多與中國合作,如今因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具中資背景的企業不再受到青睞,促使國際合作轉向與其他國家,台灣在這波轉向中可望受惠。

另外,供應鏈的部分,包括原料藥或原料藥原料、學名藥等,過去都依賴中國供應,現在全球都在尋找替代來源,李鍾熙相信,這也是台灣的機會之一。

李鍾熙指出,台灣生技業者耕耘多年,逐步展現成果,不少公司開始獲利、推出具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他呼籲政府可持續以正面態度支持產業發展,並強化資金與研發投入,才能台灣生技業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