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74%稀土仰賴中國 力拚供應鏈多元化突圍
中國利用稀土資源籌碼試圖影響他國,其中韓國約有74%稀土進口來自中國,為降低依賴度,及避免受美中兩大強國角力影響,開發替代方案技術、供應鏈多元化成為韓國政府重點因應方向。
稀土作為能源及數位轉型的戰略材料,因為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嚴重,受到各國政府嚴格管制,相關產業也因此轉移到規定相對不嚴格、且將此視為關鍵產業的中國,韓國使用的稀土原料也多來自中國。
據韓國貿易協會(KITA)2023年統計,韓國約有74%稀土進口來自中國,其中一些礦產對中依賴度甚至超過90%,例如用於永久磁鐵的釹、用於增強磁性的鏑及用於雷射及通訊設備的釔等,雖然中國官方未正式對韓國實施出口禁令,但從中國2023年加強對鎵、鍺等戰略礦產的出口管制,韓國企業就已關注到相關問題。
韓國西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許晶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稀土供應鏈不穩定在短期內可能造成採購成本上漲,擾亂蓄電池、馬達及各種國防裝備零件等尖端產業的生產計畫,長期來看則可能加劇需求國之間的資源外交競爭,另促使擺脫稀土密集型產業結構的新技術加速發展。
烏山大學未來汽車學系教授文學勳、大德大學未來汽車學系教授李豪根均指出,要靠韓國企業自己開發、生產稀土並不現實。
韓國的稀土蘊藏量約為2597萬噸,但僅占整體使用量的約2.1%,且品質不高,加工與精煉過程成本高昂,同時伴隨環境污染問題,缺乏經濟效益,因此目前幾乎沒有進行開採。若要在韓國境內自行開採,首先便會遭遇環境法規及危及鄰近居民健康的問題。
在這樣的狀況下,開發替代材料及供應鏈多元化成為最有效的應對措施。
韓國政府在2023年制定關鍵礦產供應鏈穩定戰略,2024年則開始擬定稀有金屬進口穩定支援法,進行擴大關鍵礦產庫存、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及實現技術自主等應對措施,具體包括擴大包含稀土元素在內的35種關鍵礦產庫存量,並擴大與澳洲、越南、印尼、非洲等國家的聯合礦產計畫,浦項製鐵(POSCO)等大型企業也已在澳洲及非洲投資稀土礦。
不過,李豪根示警,中國政府早已對大量海外礦山進行投資,例如智利礦山的第2大投資方正是中國,即使向外尋求其他稀土來源,過程中可能還是很難避開中國,研發替代材料更為當務之急。
文學勳對此建議,除推動海外資源投資及礦區確保,建立民間聯合投資機制,強化稀土戰略儲備系統及供應風險管理外,應集中支援開發替代材料及發展稀土回收產業,對於民間企業難以獨力開發的物質,應建立與公共研究機構的合作研發體系。
許晶則指出,韓國在稀土材料的精煉技術,以及磁鐵製造、回收或替代材料開發上相對具有競爭力,例如目前正快速開發可以減少電動車引擎中稀土元素使用的「磁力馬達」技術。
他說,韓國政府面對「資源武器化」的時代,應擬定長期戰略,除了與美國、日本及歐盟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上合作,企業也應尋求更多元化布局。
稀土作為能源及數位轉型的戰略材料,因為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嚴重,受到各國政府嚴格管制,相關產業也因此轉移到規定相對不嚴格、且將此視為關鍵產業的中國,韓國使用的稀土原料也多來自中國。
據韓國貿易協會(KITA)2023年統計,韓國約有74%稀土進口來自中國,其中一些礦產對中依賴度甚至超過90%,例如用於永久磁鐵的釹、用於增強磁性的鏑及用於雷射及通訊設備的釔等,雖然中國官方未正式對韓國實施出口禁令,但從中國2023年加強對鎵、鍺等戰略礦產的出口管制,韓國企業就已關注到相關問題。
韓國西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許晶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稀土供應鏈不穩定在短期內可能造成採購成本上漲,擾亂蓄電池、馬達及各種國防裝備零件等尖端產業的生產計畫,長期來看則可能加劇需求國之間的資源外交競爭,另促使擺脫稀土密集型產業結構的新技術加速發展。
烏山大學未來汽車學系教授文學勳、大德大學未來汽車學系教授李豪根均指出,要靠韓國企業自己開發、生產稀土並不現實。
韓國的稀土蘊藏量約為2597萬噸,但僅占整體使用量的約2.1%,且品質不高,加工與精煉過程成本高昂,同時伴隨環境污染問題,缺乏經濟效益,因此目前幾乎沒有進行開採。若要在韓國境內自行開採,首先便會遭遇環境法規及危及鄰近居民健康的問題。
在這樣的狀況下,開發替代材料及供應鏈多元化成為最有效的應對措施。
韓國政府在2023年制定關鍵礦產供應鏈穩定戰略,2024年則開始擬定稀有金屬進口穩定支援法,進行擴大關鍵礦產庫存、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及實現技術自主等應對措施,具體包括擴大包含稀土元素在內的35種關鍵礦產庫存量,並擴大與澳洲、越南、印尼、非洲等國家的聯合礦產計畫,浦項製鐵(POSCO)等大型企業也已在澳洲及非洲投資稀土礦。
不過,李豪根示警,中國政府早已對大量海外礦山進行投資,例如智利礦山的第2大投資方正是中國,即使向外尋求其他稀土來源,過程中可能還是很難避開中國,研發替代材料更為當務之急。
文學勳對此建議,除推動海外資源投資及礦區確保,建立民間聯合投資機制,強化稀土戰略儲備系統及供應風險管理外,應集中支援開發替代材料及發展稀土回收產業,對於民間企業難以獨力開發的物質,應建立與公共研究機構的合作研發體系。
許晶則指出,韓國在稀土材料的精煉技術,以及磁鐵製造、回收或替代材料開發上相對具有競爭力,例如目前正快速開發可以減少電動車引擎中稀土元素使用的「磁力馬達」技術。
他說,韓國政府面對「資源武器化」的時代,應擬定長期戰略,除了與美國、日本及歐盟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上合作,企業也應尋求更多元化布局。
- 記者: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22日專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