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路鄉農會創生計畫通過 舊穀倉明年重生串連三大在地產業打造阿里山麓新文化線

番路鄉農會創生計畫通過 舊穀倉明年重生串連三大在地產業打造阿里山麓新文化線

【記者 吳瑞興/嘉義縣 報導】嘉義縣番路鄉地方創生計畫再傳捷報,由番路鄉農會主導的「悠遊番路·柿季茶鄉」已獲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正式核定,相關工程與運作全面展開,其中最受矚目的舊穀倉活化工程,預計於明年完工,將成為旅客進入阿里山前的重要文化入口,也為番路地方產業與文化注入新的能量。

番路鄉農會總幹事趙幸芳表示,番路過去長期被視為「路過的地方」,這幾年農會以主動提案、主動整合為策略,逐步讓創生計畫從農會往全鄉擴散。「農會不只協助農民,更要讓整個產業環境一起變好。」她說。近年農會完成信用部、推廣部與會務空間更新,也同步精進服務品質,其中供銷部「飲冰柿茶集」展售中心113年通過國際服務品質 ISQM 認證,整體環境與服務能量更臻完善。


番路鄉農會創生計畫通過 舊穀倉明年重生串連三大在地產業打造阿里山麓新文化線

舊穀倉變身「閑柿喫茶館」成為旅客走進番路的文化第一站,多年未使用的舊穀倉,是本次創生計畫的核心亮點。農會規劃將其轉型為「食柿·茶廩」,結合茶飲吧、小農展售、柿染工藝展示、手作體驗與小型展演空間,讓旅客在上阿里山前就能在番路感受到地方文化的深度與溫度。

穀倉保留挑高與樸質結構,以「柿子 × 茶 × 工藝」打造全新場域,設置茶飲吧「YES, TEA 柿」、工藝展架與冷櫃展售區。農會預估啟用後每年可吸引超過兩萬人次,成為番路文化觀光的起點。


番路鄉農會創生計畫通過 舊穀倉明年重生串連三大在地產業打造阿里山麓新文化線

農會此次也成功串聯三個具有在地文化能量的民間單位,形成新的創生軸線:
● 欣欣水泥森活園:以工業遺址結合 XR 導覽,再現舊公田礦場與水泥廠的產業記憶。
● 逐鹿部落:以族語導覽、祭儀展演與深度文化遊程打造「阿里山文化第一站」。
● 台三產業發展協會:以柿染、漆藝與工藝教室升級,推動文創商品與工藝體驗。

三者加上農會活化後的穀倉,將構成「文化 × 工藝 × 產業 × 餐飲」的串聯路線,使番路不再只是阿里山的過境點,而是值得停留的文化小鎮。


番路鄉農會創生計畫通過 舊穀倉明年重生串連三大在地產業打造阿里山麓新文化線

近年來,番路鄉農會主動提出計畫、跨域整合,並積極向中央與地方爭取資源,讓地方創生從硬體更新到產業升級都有具體成果。未來,農會將以台18線與159甲縣道為文化走廊,串聯農產、觀光、工藝及社區能量,使番路在邁向永續與活力的道路上更形穩健。

趙幸芳表示「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看見番路,也讓在地人再次對家鄉感到驕傲。」

圖:由番路鄉農會主導的「悠遊番路·柿季茶鄉」已獲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正式核定,相關工程與運作全面展開,其中最受矚目的舊穀倉活化工程,預計於明年完工,將成為旅客進入阿里山前的重要文化入口,也為番路地方產業與文化注入新的能量。(記者吳瑞興翻攝)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