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高薪資卻凍漲 長榮航空空服員曝心聲

營收高薪資卻凍漲 長榮航空空服員曝心聲
長榮航空34歲孫姓空服員日前飛米蘭執勤時身體不適,抱病上班返台後離世,航空業的勞動環境成為關注焦點。(資料圖/長榮航空)

[NOWnews今日新聞] 長榮航空34歲孫姓空服員日前飛米蘭執勤時身體不適,抱病上班返台後離世,航空業的勞動環境成為關注焦點。薪資查詢平台《比薪水》揭露,疫情後長榮航空營收創高,薪資卻不見改善,機組員待遇苦不堪言。

根據《比薪水》資料庫,比較國內航空雙雄,華航在薪水方面優於長榮。華航員工的平均月薪為63292元,高於長榮的54736元;平均年薪89萬5239元,也較長榮77萬2962元高出超過12萬元。

《比薪水》指出,兩家公司的薪資結構皆仰賴「浮動津貼」,底薪低、獎金與績效掛鉤,導致員工實質所得波動大。財報顯示,長榮航空2024年營收突破2065億元,然而營收成長的紅利,沒有反映在長榮員工薪資上,去年機師也取得罷工權,最終勞資雙方達成協議,罷工危機才宣告結束。

兩家航空公司的核心分歧在於管理文化。根據《比薪水》資料庫,長榮航空的綜合評價僅2.6/5。員工揭露長榮採「軍事化管理」,生病請假不易。疫情期間推出的「專案事假2.0」政策,變相減少空服員收入。疫後,組員單月飛時破百成常態,更有員工控訴,公司為最大化營收,在長途航班上休息床位不足時,讓組員只能睡在經濟艙座椅。

反觀華航,其綜合評價達3.4/5。華航員工指出,國內航空業受到軍隊文化和政府政策影響,多虧工會長期監督與活躍協商,華航的福利與待遇才得以逐步改善。華航同樣有爭議班表,但勞資協商頻繁,員工關懷制度相對健全。

《比薪水》分析,航空業的「疲勞管理」不應以市場競爭為藉口。第一線員工能否在健全的制度下安心工作、平安回家,直接關乎飛航安全,也是企業能否留住人才的核心,「人才永續」應成為兩大航司優先考量。



相關新聞


快訊/空服員抱病上班逝世 長榮航空總座鞠躬致歉:心中永遠的痛


快訊/空服員之死長榮航道歉 啟動4大措施:誠懇檢討、落實改變


長榮航空空服員抱病上班亡 機師:專業之上仍應抱持責任與溫度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