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效應改變AI產業結構 專家點名研華、樺漢受惠
品觀點youtube節目聰明理財大小事節目主持人黃世聰,在最新節目中分享,隨著AI應用日漸普及,連結硬體與軟體應用的工業電腦產業將成為今年台股投資的重要主軸。他特別點名研華、樺漢、宸曜、研揚、辛漢等台灣工業電腦廠商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黃世聰表示,隨著中國Deepseek模型崛起,AI產業正從硬體主導轉向軟體應用,這使得能夠客製化滿足各種應用場景需求的工業電腦廠商,成為連接AI軟硬兩端的關鍵角色。「工業電腦不只限於台灣市場,而是面向全球,能夠根據不同需求客製化設計,無論是軍用、工業用或民生應用都有發展空間」。
黃世聰指出,近期Deepseek創辦人梁文峰的AI模型引發業界震撼,大幅降低了AI運算成本。中國AI科學家李飛飛團隊更以僅20美元和26分鐘,就創造出媲美頂級AI推理模型的成果。這種低成本趨勢意味著AI的推理應用將大幅增加,但運算部分的硬體需求反而可能下降。
美國市場也印證了這一趨勢。黃世聰指出,近期美股市場出現從AI硬體轉向應用的明顯轉變,Palantir和Salesforce(CRM)成為美國AI應用市場的兩大軸心。其中Palantir股價從年底30美元飆升至117美元,主要受益於與美軍合作的AI戰場情報整理、國防資訊處理等專案。
「美國各大投行都把Palantir視為美國AI運用的頭號指標,」黃世聰表示,「而台灣雖然軟體應用相對較弱,但工業電腦正好彌補了這個缺口。」
業界對AI的投資持續攀升,四大CSP業者(微軟、Google、Meta、亞馬遜)今年投資金額預計超過3300億美元,較去年2000多億大幅成長。加上川普政府的「星際之門」計劃(5000億美元)及歐洲的AI投資(2000億美元),全球AI投資熱潮方興未艾。
黃世聰特別提到,美國洛克威爾自動化等工業電腦龍頭今年表現也相對強勁,顯示這一趨勢已是全球性的。他認為,隨著邊緣AI普及加速,工業電腦將成為AI基礎設施中不可或缺的元件。
「從自駕車到機器人,從企業管理到軍事用途,AI應用的多樣化正催生對工業電腦的旺盛需求,」黃世聰總結道,「這也將是台灣科技產業面對全球AI競爭的重要利基。」
- 記者:品觀點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