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通話 中國學者:中方藉此敦促美方約束盟友行為

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提出「台灣有事」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與美國總統川普

通話,隨後川普又與高市早苗通話。中國東北亞研究學者蔡亮直言,川習通話聚焦台灣議題,中方就是透過與美方直接溝通,在外交架構內敦促美方「約束盟友相關行為」。

澎湃新聞報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蔡亮表示,距離韓國「川習會」不到1個月便再次通話的情況較為罕見,本質上是美方「既看到了當前局勢的緊張,也認清了中方的堅定決心」,加上烏克蘭問題需要溝通。多種因素促成中美一拍即合,透過對話增進了解,「無疑是一次具有積極意義的溝通」。

蔡亮說,川習此次通話的核心議題聚焦台灣議題,中方透過與美方的直接溝通,實質上是在外交架構內敦促美方「約束盟友相關行為、為當前緊張的中日關係降溫」。隨後,川普主動提出與高市早苗通話,這一舉動背後的訊號「不言自明」。

他認為,日中關係日後的走向值得關注。儘管現在對事態發展下結論言之過早,需持續觀察各方後續動態,但川習通話「無疑體現了中方外交策略的重要成效」。然而,美日同盟的基本格局不會因為一通電話出現動搖。

蔡亮說,此時日本正擔憂是否會在關鍵時刻被拋棄,淪為籌碼;美國則顧慮盟友的單邊行動,可能將其捲入不必要的衝突,尤其是在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來之不易的總體穩定時期」。加上川普已表示明年4月訪中,若此時發生事端,可能影響美方戰略安排及與中方高層交往的氛圍,這些都是美方的關切。

他認為,短期來看,以川習通話及川普、高市通話為分水嶺,事態有望逐步呈現清晰走向,「甚至有望朝著符合中方預期的軌道發展」。然而,日本的後續動向仍需長期觀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