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駁斥「黑箱」說 強調台美關稅談判公開透明、勿與服貿相提並論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近期美國對台灣課徵20%暫時性關稅,引發國內輿論關注政府談判過程及資訊公開程度,駐歐盟代表李淳今(5)日與民進黨發言人韓瑩於《午青LIVE》直播節目中連線回應。李淳強調,暫時性關稅在國際貿易中屬常見機制,經貿談判簽署保密協定亦屬國際常態,呼籲勿將其與當年「服貿協議黑箱爭議」相提並論,強調兩者在程序與對象皆有本質差異。
李淳指出,「暫時性關稅」或「暫時性協議」在全球自由貿易協定中並不罕見,以歐盟與加拿大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為例,協議即在所有成員國尚未批准前先行暫時適用。而針對國內部分立委質疑保密機制為「黑箱作業」,李淳表示,所有貿易談判基於互信與談判效率,均需簽署保密協定,以防資訊外洩干擾磋商進程,「這是國際慣例,並非刻意不公開。」
李淳直言,將台美關稅談判與過去兩岸服貿協議相比,根本「不倫不類」。他指出,當年服貿在事前並未清楚交代談判對象,與敏感度極高的中國協商卻未揭露,引發社會疑慮;過程中資訊封閉,最後還欲以包裹表決草率通過,程序嚴重瑕疵。而台美關稅談判則自四月起公開進程,包括參與官員、出訪時間等資訊皆有揭露,且談成後也將送交立法院審議,遵循民主監督程序,兩者在透明度與程序上差異明顯。
針對國內質疑聲浪可能對談判產生干擾,韓瑩表示,內部過多雜音恐影響國際談判的信任基礎,呼籲朝野團結,給予談判團隊最大支持。李淳則提醒,即便目前談成的關稅協議,美方仍保有調整空間,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改革過程即有先例,強調談判持續中,變數仍存。
此外,對於中國電動車企圖透過「洗產地」進入台灣市場一事,李淳表示高度關切。他指出,中國電動車產品不僅涉及市場競爭,更存在資安與國安風險,建議我國應明定高風險產品限制清單,針對中資品牌全面禁止進口,並加強檢視第三地產地來源,例如以泰國為組裝基地的比亞迪汽車,也應列入嚴格把關對象。
李淳建議,政府在因應美國關稅的同時,應協助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強出口多元化,包括轉向歐洲市場與深化對歐經貿合作;同時優化產品品質,減少關稅影響,並建立更穩健的供應鏈應對體系。
韓瑩最後強調,台灣面對國際經貿挑戰,需要朝野共同面對,而非內耗攻擊。她呼籲社會各界支持談判團隊,讓政府在關鍵時刻爭取最有利的結果,守住產業安全與國際貿易地位。
照片來源:民進黨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潘永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