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經濟制裁俄羅斯沒用? 專家:現在需要「更聰明的制裁」

瘋狂經濟制裁俄羅斯沒用? 專家:現在需要「更聰明的制裁」
俄羅斯總統普丁。(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距離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已超過三年半,戰事陷入消耗僵局,美國主導的和平進程幾乎停滯。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的盟友近來呼籲西方必須加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壓力,希望透過提高戰爭成本,迫使克里姆林宮重新考量持續作戰的代價。

根據《CNN商業》報導,歐盟已陸續推出十八輪制裁方案,美國、英國及多國也祭出數十項經濟懲罰,雖然這些措施削弱了俄羅斯的金融與出口體系,但仍未動搖普丁(Vladimir Putin)繼續戰鬥的決心。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專家提艾許(Timothy Ash)形容,現階段西方不需要「更多制裁」,而是「更聰明的制裁」。

俄羅斯經濟目前仍被龐大軍費支撐。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4年間經濟成長超過4%,但今年預估僅剩1%。通貨膨脹可能在6%到7%之間徘徊,中央銀行為抑制物價維持17%的高利率。

石油與天然氣出口收入下滑,財政赤字擴大,但根據俄羅斯政府九月底提交的三年預算案,軍費仍維持戰前的四倍水準。為填補支出缺口,克里姆林宮自1月起將增值稅(VAT)從20%調升至22%,並公開表示額外稅收將主要用於國防與安全。普丁承認這項稅改會壓縮經濟成長,但仍為其辯護。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研究員普羅科彭科(Alexandra Prokopenko)分析,克里姆林宮的政策設計顯示其已預期長期衝突,並準備在消費受限的條件下維持作戰。

查塔姆研究所的艾許則提到,美國國會正在審議的《制裁俄羅斯法案》(Sanctioning Russia Act)若獲通過,對購買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國家徵收500%關稅,將可能直接使俄羅斯經濟崩潰。不過普丁上週稱此提案「難以想像」,美方也 unlikely 實施,因全面封殺俄羅斯能源恐導致全球油價飆升。

艾許建議,美歐可考慮較溫和的「次級關稅」方案,對俄能源出口徵收約20%至30%關稅,並將稅收用於資助烏克蘭。這項構想呼應歐盟內部正在討論的資金計畫。

根據多家歐洲媒體披露的文件,歐盟可能以凍結中的俄羅斯資產作為擔保,向烏克蘭提供1,400億歐元的貸款,並規定基輔僅在俄羅斯支付戰爭賠償後才需償還。艾許表示,這將是「對俄羅斯發出的明確訊號,烏克蘭有足夠資金持久作戰」。

德國總理梅爾茲(Friedrich Merz)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撰文支持該計畫,認為莫斯科只有在意識到烏克蘭「能撐得更久」時,才可能回到談判桌。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研究員科良德(Alexander Kolyandr)則提出不同觀點,主張新制裁應聚焦俄羅斯的「人力危機」。他認為,應反其道而行,鼓勵俄羅斯專業人才外流,加劇勞動短缺與工資壓力,使克里姆林宮更難抑制通膨。

同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批評西方執行制裁不力,揭露俄軍在10月5日大規模攻擊中使用了含10萬多個歐美零件的武器系統,質疑制裁漏洞。「全面戰爭已第四年,若還有人說不知道如何阻止零件流入,實在不可思議。」。

艾許補充,對違制裁者的懲處應具實際威嚇力,「幫俄羅斯繞過制裁的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卻沒有人被關進監獄」。

另一方面,烏克蘭近月對俄煉油廠的無人機攻擊被視為另一種「經濟武器」。俄羅斯西亞拉分析機構(Siala)估計,這些攻擊造成煉油產能損失約38%,導致國內汽油短缺並迫使出口原油。

卡內基研究員瓦庫連科(Sergey Vakulenko)指出實際損失可能略低,但依然使俄國經濟承受壓力。艾許認為,燃料短缺與出口受限的雙重打擊遠勝任何制裁,也說明西方應允許烏克蘭獲得更多遠程打擊武器。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