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堅持居家生產釀母嬰雙亡 她拒藥物自然分娩醫院未示警惹議

產婦堅持居家生產釀母嬰雙亡 她拒藥物自然分娩醫院未示警惹議
珍妮佛・凱希爾與丈夫羅伯及長子合影,她於2024年堅持居家自然分娩,不幸與新生女兒雙雙身亡。(圖/家屬臉書照片提供)

[周刊王CTWANT] 英國大曼徹斯特地區34歲的珍妮佛・凱希爾(Jennifer Cahill)在2024年6月於家中自然分娩第二胎時,與新生女兒雙雙不幸身亡。相關聽證會日前於羅奇代爾驗屍法院(Rochdale Coroners Court)召開,突顯醫療團隊與產婦自主決策之間的矛盾與制度漏洞。

根據《每日郵報》與《太陽報》報導,凱希爾的丈夫羅伯(Rob Cahill)在聽證會上證實,妻子選擇居家生產,是因三年前在醫院生下長子時曾遭遇產後大出血,當時亦感染B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其子更因此罹患敗血症,令她對醫院生產心生畏懼,堅持此次改採自然分娩,不接受任何藥物或醫療介入。

協助接生的資深助產士安德莉雅・沃爾斯利(Andrea Walmsley)指出,凱希爾拒絕接受基本檢查,如尿液樣本與血壓觀測,並強調不願使用任何藥物,包括可防止產後出血的Syntometrine。現場燈光昏暗,助產士難以有效觀察產婦狀況。沃爾斯利直言:「她的生產計畫是我看過最緊湊、最強勢的版本之一。」

儘管凱希爾屬高風險產婦,但醫療單位未能有效執行應有的醫療建議。婦產專科住院醫師艾德萬博士(Dr Azel El-Adwan)曾在2025年3月與凱希爾會談,建議她於醫院生產以確保緊急狀況能即時處理,但未明言可能「死亡」的風險。艾德萬表示,雖然她已提醒對方存在潛在危機,但醫療系統內普遍避免使用「死亡」一詞,以免對孕婦造成心理壓力。

驗屍官喬安・凱斯利(Joanne Kearsley)對此表示質疑,認為過度顧慮語言措辭,可能導致對產婦風險評估傳達不足。「這些婦女需要知道,她們的決定涉及的是生與死的問題」,她強調。

凱希爾於6月3日凌晨在家中誕下女嬰艾格妮絲・莉莉(Agnes Lily),但嬰兒一出生即出現異常,隨即由父親陪同送往北曼徹斯特綜合醫院,遺憾未能救回;凱希爾本人亦因病情急轉直下,被緊急轉院後宣告不治。女嬰於出生四日後過世,母女倆的確切死因仍在調查中。

聽證會中揭露,凱希爾雖堅持居家生產,卻未被轉介至資深助產士或專家小組進行風險再評估。曼徹斯特基金會信託(Manchester Foundation Trust)已承認在制定產婦專屬生產計畫方面出現疏漏,未能充分因應其高風險狀況。

醫界人士指出,社群媒體與網路資訊影響,讓越來越多女性嚮往「完全自然」的分娩方式。艾德萬醫師亦坦言,醫師無法強迫孕婦改變既定立場,只能努力提供風險評估與輔導,但「擁有強烈自主意志的產婦,往往難以說服」。此案引發英國社會對高風險產婦是否應限制居家分娩、醫療單位是否有更強制干預權等議題的廣泛討論。驗屍調查仍在持續進行中。


產婦堅持居家生產釀母嬰雙亡 她拒藥物自然分娩醫院未示警惹議
凱希爾生產時由兩名助產士協助接生,過程中拒絕所有藥物與基本觀察項目。(圖/翻攝自X,@DailyMirror)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