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後!中俄舉行總理定期會晤 簽署多項合作協議

[周刊王CTWANT] 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底在南韓舉行高調會晤後,俄羅斯官員隨即在11月3日訪中,意在向外界釋放明確訊號:即便華盛頓與北京的氣氛暫時回暖,莫斯科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仍然牢不可破。
據《CNBC》報導,就在川普上週與習近平舉行會談、並形容這次會晤「極為精彩」(amazing)的幾天後,俄羅斯便派出1個龐大代表團前往中國,展開為期2天的會談與協議簽署行動。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於3日抵達杭州,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雙邊會談。根據俄羅斯國營媒體報導,雙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涵蓋貿易、投資、能源、交通、農業與太空領域,意圖進一步深化雙邊合作。
米舒斯京在會談中稱李強為「親愛的朋友」,並透過俄羅斯國家通訊社《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表示,中俄關係「正處於2國數百年歷史以來的最高水準,並在各領域持續動態發展,儘管面臨各種障礙與非法的西方制裁。」
李強則表示,北京願意在「外部阻礙」下持續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儘管他未具體說明指的是哪些障礙。根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TASS)報導,李強說:「儘管在這一過程中出現新的外部風險與挑戰,中國與俄羅斯始終互相支持,建立戰略接觸與協調,並努力共同克服困難。」他補充,這段夥伴關係「充分展現中俄是可以永遠互信的好鄰居與可靠夥伴。」
中國如今是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最重要且最有實力的盟友。自2022年俄軍入侵烏克蘭以來,北京拒絕譴責莫斯科的行動,並採用與俄方相近的話語,將這場戰爭稱為「危機」(crisis)。
在入侵烏克蘭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習近平共同簽署了「無上限的」夥伴關係協議。自此之後,莫斯科積極利用這項戰略聯盟,不僅尋求地緣政治支撐,也試圖透過對華貿易來減輕西方制裁所造成的衝擊,特別是能源出口市場的受限。
克里姆林宮在此行前強調,這次會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代表團的規模也體現出這一點。隨行成員包括多位副總理及財政、農業、交通、經濟發展與貿易部長。太空與核能高層也一同出席,「俄羅斯航太」(Roscosmos)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主管皆在名單之中。
這場為期2天的中俄高層會晤恰逢一敏感時刻,川普與習近平剛於上週舉行被視為「破冰」的高層會談,2位領導人均聲稱雙方「在許多問題上達成共識」。習近平甚至表示,北京與華盛頓應該成為「夥伴與朋友。」
這被外界普遍視為1場「貿易休戰」:在歷經數月關稅拉鋸後,川普宣布與中國達成為期1年的稀土供應協議,同時將與芬太尼(fentanyl)相關的懲罰性關稅削減一半,使中方商品的平均關稅降至47%。
莫斯科對這場中美會談未作公開評論,但觀察人士認為,俄方對中國與美國的積極互動感到不安。對俄羅斯而言,這似乎顯示北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與華盛頓的接觸,而這種局面可能削弱莫斯科在戰略平衡中的地位。
近幾週以來,美俄關係急遽惡化。川普取消了原定與普丁的面對面會談,理由是他「不想浪費1場無成果的會面」,表達了對俄方在烏克蘭戰爭議題上缺乏進展的失望。川普補充:「每次我與弗拉基米爾(Vladimir)對話時,雖然交談愉快,但最終總是沒有實際結果。」
對於會談取消,莫斯科反應冷淡。多名俄羅斯高官將責任歸咎於「西方媒體的虛假報導」與「假新聞」,試圖淡化外界對俄美外交破裂的印象。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