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會大學中國現代文學館 暨「相知無遠近:張愛玲與宋淇、宋鄺文美的跨地半生緣」展覽開幕
文學傳承新里程 公眾免費預約參觀
香港2025年11月20日 /美通社/ --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於校園圖書館籌建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暨「相知無遠近:張愛玲與宋淇、宋鄺文美的跨地半生緣」展覽,今天(11月20日)隆重開幕。此次展覽展出逾120件著名作家張愛玲及其摯友宋淇、宋鄺文美夫婦的珍貴物品,並正式開放予公眾預約免費參觀及導賞服務,這不僅是都大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傳承上的重要新里程,也標誌著大學對保育文化遺產的堅定承諾。

(左起)香港都會大學圖書館館長譚文力先生、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Roger Scully教授、副校長(行政及機構發展)兼展覽專責小組召集人鄺志良教授、校長林群聲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張愛玲遺產管理人宋以朗博士及其姊宋元琳女士、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行政及發展)梁慕靈博士及圖書館副館長鄧浩標先生。 (圖片由香港都會大學提供)
今天舉行的開幕儀式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張愛玲遺產管理人宋以朗博士、其姊宋元琳女士,以及都大校長林群聲教授、副校長(行政及機構發展)兼展覽專責小組召集人鄺志良教授主禮。在場逾200位來自學術、文學、出版、高等教育、以及酒店及旅遊等不同界別的嘉賓一同見證此重要文學傳承里程碑,當中包括都大榮譽文學博士、著名電影導演許鞍華女士。
位於都大正校園何鴻燊圖書館內的「中國現代文學館」佔地約1,900平方呎;開幕展覽以「相知無遠近:張愛玲與宋淇、宋鄺文美的跨地半生緣」為主題,精選展出張愛玲及宋淇夫婦的書信往來、珍貴手稿和遺物,以提升公眾對張愛玲及宋淇夫婦在華文文學貢獻的認知,為張愛玲相關的文學研究提供新視角。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致辭時說:「今天開幕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及專題展覽,充分體現都大對培養學習風氣、提高知識水平和加強學術研究的理念和堅持。我期望文學館可為都大進一步發展其藝術、文化及創意產業專精範疇打下堅固基礎,為建設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揮積極貢獻。今次都大獲得的捐贈,是華語世界最大型的張愛玲展覽館藏,為香港帶來了非常珍貴的文學財產,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窺探張愛玲的個人生活、思想,和進一步了解她對華語文學的貢獻。」
林群聲校長再次代表大學衷心感謝宋氏的慷慨捐贈。他表示,都大以文學傳承為使命,一直通過多元活動及聯繫各界,深化大家對華文文化的重視;此次捐贈的機緣,促成「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誕生。他說:「都大師生團隊更利用前沿數碼科技,別具心思地重現張愛玲與宋氏夫婦的相知相遇和文壇歷史片段,並把張愛玲小說內容以動畫短片表達,讓傳統文學與現代互動藝術完美交融,成為跨越時空的橋樑。」
林校長強調,都大秉持捐贈者無私分享的初心,積極推動公眾參與,並響應政府「無處不旅遊」目標,推出免費導賞團,歡迎公眾及旅客參與其中;都大會致力成為華文文化遺產的守護者與分享者,期望文學館成為全球華文文學與創作愛好者的「打卡點」及探索樞紐。
張愛玲遺產管理人宋以朗博士表示,他與胞姊宋元琳女士能親眼目睹父母及作家張愛玲的珍貴物品獲得整理,並配以人工智能(AI)技術展現給公眾參觀,心情激動。他感謝都大團隊專業地將這批私藏化為公產,「感恩將瑰寶託付了值得信賴的守護者」。他並說:「希望都大文學館未來吸引更多公眾前來參觀,成為滋養更多人接觸文學的重要資源,亦是文學旅遊的熱點與心靈綠洲。」
是次展覽特別重現宋家客廳的經典面貌,這裏曾是文化名人交流雅集之所,也是張愛玲與宋氏夫婦共話文學的空間。都大團隊運用三維掃描,以360度全景影像錄製客廳原貌,並將影像數據轉化為逼真的三維數碼攣生模型,再配合宋博士捐贈的宋家桌椅實物,營造虛實交錯的獨特環境。展覽將傳統文學與現代互動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都大作為應用科學大學的勇於創新及實踐的精神,並突顯了科技於文化傳承中的應用潛力。
都大在今年初獲得宋以朗博士及宋元琳女士慷慨捐贈約17,000件珍貴文獻及遺物,這批捐贈是華文世界中最大規模的張愛玲及宋氏夫婦館藏。為了保育和傳承這批珍貴的文獻,並推動相關研究,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與大學圖書館早前通過數碼人文研究的方式,建立了檔案文獻資料庫和數碼影像典藏,目前已設立「張愛玲特藏」和「宋淇、宋鄺文美特藏」,於都大圖書館的「中國現代文學數碼特藏」平台(https://repository.lib.hkmu.edu.hk/mcl/zh-hant)展出部分文獻,並計劃逐步豐富數碼特藏內容,開放予本地及海外學者、研究人員和公眾瀏覽珍貴藏品。文學館往後也將舉辦其他以中國現代文學為主題的專題展覽。
今次展覽開放予公眾及旅客預約參觀,公眾即日起可通過此網址登記預約參觀:https://museum.lib.hkmu.edu.hk/。
- 記者:美通社
- 更多國際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