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遠遠望去,「鹽水天主堂」五個字的看板高掛,走進一瞧,門前二座石獅子、石柱上畫著二尊穿著漢服的人物畫像,就像從歷史課本走出來似的。再往內探探,中國風的宮廷式建築雖然小巧,卻也美侖美奐。要不是瞥見屋簷下吊掛著廟宇的常見紅色燈籠上出現了阿肋路亞、天主保佑等題字,這座天主堂還真的沒有天主堂該有的樣子,讓人好錯亂。

採訪.謝政蒼|首圖.林玉偉攝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鹽水天主堂中西合併的形式,走訪一次就令人印象深刻|林玉偉 攝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鹽水,這座美麗可愛的小城鎮,除了元宵節烽炮活動被列為「全球最佳10大慶典」之一,它的國際知名度還包含有著中西文化巧妙交融的「鹽水天主聖神堂」,這是被梵蒂岡「羅馬公教會」認可的天主堂,宛如以「台魂天主堂」之姿存在著,裡頭一幅幅中國式壁畫訴說著聖經故事,導覽解說人員任曼瑋直說這是「中國式聖經」,香爐、祖先牌位也大喇喇地與耶穌像和平共存,尤其《最後的晚餐》更是中西文化集大成者,耶穌與十二門徒不拿刀叉,改拿筷子吃著包子、饅頭……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大門口的石獅與門柱上畫像,一開始就提點出這座天主堂的與眾不同處|林玉偉 攝


鹽水天主堂,主要分成進行彌撒的「祭天殿」與供奉形似媽祖的聖母瑪莉亞的「聖母亭」,風格之所以既中既西,得從大門石柱上的二尊畫像說起。其一,是第一任神父胡國臨,其二,是第五任神父李少峰。前者是天主堂開國神父,德籍的胡國臨神父1955年來此推廣基督福音,本來蓋了座臨時聖堂,隨著信徒日眾,就擴建成木造大聖堂,唯經歲月摧殘又遭白蟻咬蝕,建築逐漸不堪負荷。直至李少峰神父接手改建,才成了現今模樣。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祭天殿」內十分華美,壁畫幅幅精彩|林玉偉 攝


李少峰神父向國內外教友勸募基金籌建硬體設備,在傳教上也耗費心神。任曼瑋指出,彼時鹽水居民信仰,80%是道教,20%是佛教、天主教與基督教。為順利宣傳教義,讓居民走進天主教堂而不覺尷尬奇怪,於是才以類似置入式行銷方式,以大家能夠接受的道教信仰形象去繪製聖經故事。這些壁畫花了他十年功夫,終在1986年完成,實地一看,真可用「嘆為觀止」來形容。雖然迄今才30多年,仍有文化保存意義存在,著實珍貴,因此她都請參訪遊客拍照時不要使用閃光燈,免得破壞壁畫,好讓其繼續流傳下去,成為百年教堂。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最後的晚餐》是祭天殿內必看畫作|林玉偉 攝


「祭天殿」內最具特色的,當屬《最後的晚餐》這幅畫了。這是李奧納多達文西作品,描繪耶穌赴死前與12門徒共進晚餐情境。這幅世界名畫來到鹽水,很懂得「入境隨俗」,一個個人物皆成了東方臉孔,穿著漢化傳統服飾,十分東方味。據說壁畫人物容貌、服裝考究與器具是以中國第一個盛世漢朝為依據,畫中撫鬚的耶穌與門徒們,包含手拿著錢袋的背叛者猶大,不是拿刀叉吃牛排、魚排等排餐,而是吃包子、饅頭,使用的是筷子,並拿「爵」來飲酒,簡直就是東方版《最後的晚餐》。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耶穌與12門徒吃的是包子、饅頭,挺有意思的|林玉偉 攝


任曼瑋解釋,李少峰神父特別畫了這幅畫是因為在「最後的晚餐」中,發生了耶穌替門徒洗腳這件事。現在許多學校於畢業典禮時,會請畢業生幫爸媽洗腳,含義即源於此處。「洗腳很辛苦,但當你願意蹲下來,代表你願意接納,傳達李少峰神父希望教友能夠彼此相親相愛之意。」

看完這幅有意思的《最後的晚餐》,續將目光往上,是天主教信奉不渝的「三位一體」,即聖父、聖子與聖靈,但長得分明就像道教中的王爺,很有親切感,他們手上分別抱著迷途羔羊、地球與和平鴿。再往上瞧,就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塑像了。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三位一體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形象,都是必看重點|林玉偉 攝


《最後的晚餐》正對面也是一絕,一位面容慈容的老翁俯視著群眾,這不正是南極仙翁嗎?!當然不是。任曼瑋說:「我們稱他天公祖,其實是天主、耶和華或是上帝。」由於李少峰神父是北方人,那裡戶戶都信奉著道教的福祿壽三仙,於是在台灣繪製時,就畫成如此一位集福綠壽一身之形象。而在他展開雙手之下,正是他所創造出來人物,包括亞當與夏娃,展現了宇宙萬物創造者的氣勢 。至於在這幅畫像下方,是想都不曾想過會出現的中國式祠堂,有牌位、也有祭拜畫像…….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長得像極南極仙翁的是耶和華|林玉偉 攝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天主堂內也有中國式祠堂設計|林玉偉 攝


別以為絕妙之處僅止於此,環顧建築兩側,盡是以你我能理解的耶穌受難故事;再看到建築物本身,是從外頭無法想見的羅馬哥柯林斯柱式建築,特色在於柱頭有著華麗芼茛葉包覆點綴款式;至於屋頂天花板,繪有十朵蓮花,在各種宗教裡,「十」都有其代表意寓,就如佛教,代表的是十方法界。任曼瑋指出,天主教雖然沒有特別說法,但「在蓮花裡都有十字架,代表宗教融合,而十字架上有火,其與鴿子都代表天主教的聖神。」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蓮花裡畫有十字架,取宗教融合之意|林玉偉 攝


參觀「祭天殿」有一定規定,除了不能使用閃光燈,前檯不能踏上去,開放時間也有限制。倒是一側的聖母亭,可以自行入內參觀。聖母亭為一六角形小亭,模樣精巧,內有一尊抱著聖子的聖母像,面容慈祥,穿著清朝太后般服飾為最大特色,不過整尊木像因蠟燭長期燻染,顯得黑褐,因此也有「黑聖母」稱呼。抬頭望向亭內屋頂四周,是以玫瑰經的「痛苦」、「歡喜」與「榮福」等主題進行的畫作,細細觀賞,令人駐足流連。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來到鹽水天主堂,可與橋南老街、清代留存至今的古蹟八角樓、趣味王爺巷與在地小吃如鹽水意麵、豬頭飯、豆簽麵等連成一氣,成為豐富而令人回味的一日遊行程。



★鹽水天主堂
地址:台南市鹽水鎮西門路19號
電話:(06)6521174
註:因疫情關係,祭天殿不對一般遊客開放,只接受預約導覽。

>>鹽水好風情
期待三級警戒降級!盤點5款必吃台南鹽水在地美食
人客啊!來去鹽水吃喝玩樂|帶我走系列

這篇文章 耶穌吃包子饅頭!鹽水天主堂中西文化融合毫無違和感 最早出現於 七日誌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