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卓急轉彎 不再說違憲、債留子孫?

「因為大罷免失效,還有民意考量,讓原本反對普發現金的行政院願意從善如流!」學者曲兆祥27日針對普發現金議題受訪說,明年還有縣市長選舉,行政院若再不發現金恐影響選票;藍委王鴻薇受訪時則說,當初還有綠委說普發現金是配合中共的窮台政策,如今因大罷免失效,政府急忙補破網,顯示民進黨的發言都是政治考量。



債留子孫?貢獻經濟?

近日行政院召開記者會,宣布11月5日起可以開始登記普發現金,但行政院長卓榮泰7月時才表示對發現金「內心天人交戰」,理由是普發現金「違憲」,將造成「舉債破千億」,債留子孫。但如今,財政部次長阮清華在政院記者會改口,表示普發現金可貢獻0.415%的GDP、經濟部長龔明鑫更認為可貢獻0.5%,從債留子孫變成經濟重大貢獻,前後態度落差甚大。



對此,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受訪時直言,1萬元發與不發的關鍵點就是政治考量,由於大罷免前,包括國會改革、總預算與《選罷法》、《憲訴法》與《財劃法》等法案與預算,社會並沒有完全指責執政黨,在選票考量上,堅持不發在當時並沒有損失,因此行政院當時反對普發現金。



選舉與民意考量

但是在兩次大罷免以後,民意的呈現以及部分民進黨將大罷免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普發現金,而非不喜歡民進黨下,若再不發現金,加上2026年還有選舉,而普發現金若要落實本就要行政院配合,在擋不住民意的狀況下只好趕快發,因此政府發與不發之間,包含了政治與選票的考量,因此說詞大反轉。



「真的是大罷免治百病!」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受訪時則說,當初在野黨提案普發現金,行政院相關部會都說違憲、債留子孫、恐掏空政府財政,還有民進黨立委說這是藍白在野黨配合中共的窮台政策,妖魔化普發現金。等到大罷免過後才想要補破網,如今就說普發現金可以提升消費、振興經濟,「完全是說一套、作一套。」



藍委批雙重標準

王鴻薇批評說,這顯示民進黨不管從大罷免開始,到如今鬥爭在野黨的說法都是政治語言、雙重標準。



對於在726大罷免後,為何民進黨政府對於普發1萬元現金的態度大轉彎一事,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曾表示,朝野都有反映民意,如今各行各業遇到美國關稅、風災水災影響,社會需要更多支持。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