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教養終極典藏(十年全新版)


過動兒教養終極典藏(十年全新版)
作者: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5-09-30 00:00:00
【經典升級,全新修訂】
────家長與老師一致推崇的ADHD教養經典────
「沒有孩子天生想當讓人抓狂的大麻煩。」
過動兒不是愛搗蛋,而是需要一套合身的引導方式。
▎15項成長挑戰 × 54個困境 × 301個實用策略 ▎
●●
衝動、插話、忘東忘西、情緒爆炸……
孩子不是故意不聽話,而是大腦真的無法「煞車」。
▍那些讓大人氣炸、孩子委屈的教養現場:
‧孩子寫作業老是分心、拖延?你快爆炸,他卻比你更慌亂。
‧孩子上課坐不住,甚至起身走動?老師頭痛,孩子也被貼上「問題學生」。
‧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情緒失控?你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教不好?
陪伴過動兒的日子,有時像打仗,有時像猜謎,
這不是因為你沒耐性,而是這條路真的不容易。
請記得,ADHD不是缺陷,是一種獨特的發展特質。
孩子需要的,不是標籤,而是有人願意理解、陪伴、引導他。
●●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深入特殊兒家庭與校園現場,陪伴父母與老師度過最混亂的階段。
他從多年實務經驗中,整理出最關鍵的15個成長挑戰,涵蓋「專注力、學習策略、社交技巧」,以及「診斷評估、親師溝通、班級經營」等核心議題。
全書歸納54種常見困境,提供301個實用策略,幫助過動兒的家長與老師,把理解變成方法,把忍耐轉化為行動。
【特別收錄】
.父母和老師最關心的15個過動兒教養Q&A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20個延伸協助指南
★本書特色:
◎王意中心理師全面修訂與重新編排,推出十年全新版。
◎這本書適合誰?
・家有ADHD孩子或疑似有ADHD孩子的父母
・第一線老師與特殊教育工作者
◎父母和老師最關心的過動兒教養Q&A:
Q:該讓孩子知道自己是ADHD嗎?
A:可視孩子心智年齡,調整說明方式。對學齡前幼兒,可以用故事或繪本,引導他認識自己。對學齡兒童,不必強調「ADHD」這個名稱,重點是幫助他理解自己的特質,以及如何與他人相處。
Q:「疑似」ADHD,代表什麼?
A:「疑似」兩個字,提醒我們及早介入。ADHD的成因是生理因素,但父母和老師的教養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進步程度。
Q:該不該讓同學知道孩子是ADHD?
A:在告知之前,請先徵詢孩子的父母同意。不要過度強調「ADHD」的診斷字眼,而是將重點放在引導同學如何與孩子相處,並凸顯ADHD孩子的優勢與特質,幫助他融入班級。
Q:ADHD孩子書念不好,又常忘東忘西,怎麼辦?
A:多數 ADHD 孩子智力正常,但注意力缺陷,造成他在學習上容易分心,也常出現忘東忘西的狀況。或許我們可以想想:「今天做了哪些讓ADHD孩子專注的事?」提升執行力,是改善專注的關鍵。
◎我常說:「診斷是一種溝通,是瞭解與認識孩子的方式之一。但請勿成為我們逃避須為孩子做一些努力與改變的託辭。」同時,診斷應該是一段嚴謹的推論過程。切記,請勿將你我眼前的麻煩現象,直接歸於「ADHD」或「過動兒」這幾個字。否則「診斷就像三秒膠,黏得快,除去難。標籤過量,有礙孩子身心健康。」
實務上,當你長期與ADHD孩子相處,你會發現這群孩子其實充滿著熱情、活力與貼心。──摘自【新版自序】〈啟動ADHD的教養執行力〉